刚送走天使,太子承乾来了。“听说老师为汉京留守、辅政大臣,我高兴的都坐不住。”十四岁的承乾已经跟李超差不多高了,嘴上也有了绒毛,说话的声音也变了。几年来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倒是很健壮,丝毫没有普通同龄少年的高瘦。太子看上去,倒像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而不是个少年。李超倒是很随意的招呼他坐下。“听说秦王出阁之后,倒还是三天两头的留在宫里?”李超笑问。迫于太子和大臣们给的压力,李世民最终还是让李泰和李佑提前出宫就第。李世民给两个儿子在内城各给了一栋大宅,已经出阁的三位皇子李恪、李泰、李佑都住一条街上,与李超的府第也就相差一条横街而已。承乾点了点头,那个胖球弟弟极会邀宠,虽然出阁了,可三天两头往宫里跑,有时更是直接在宫里呆几天才出来。“这事你也不用太在意,毕竟他现在还小。不过再过两年,到时大臣们就不会容他再这样了。那时不用你出面,就会有许多大臣弹劾秦王的。”门外一阵欢快的脚步声传来,一群小家伙跑进来。“过来拜见太子殿下!”进来的却是李超的儿女们,长子李次子李珲三子李还有长女夏花,如今都已经八岁,其它大点的孩子也六七岁,小的几个则还在吃奶。李家的孩子打小倒是比较亲密,没有其它大户里头嫡子瞧不起庶子,嫡庶不和的情况。李超教育下,他们兄弟姐妹们倒是很相亲相爱的。一群孩子这时才发现原来太子殿下来了,连忙见礼。李李珲甚至还回头朝妹妹夏花娘笑,夏花看到太子本就脸红,再听到哥哥们的取笑,脸更红了。李超把夏花叫过来,拉到怀里。“你太子哥哥来了,怎么也不见礼?”夏花这才来到太子面前,屈身行礼。小姑娘才八岁,但却也算是长的甜美可爱,头发乌黑,皮肤白腻,还带着点婴儿肥,一双眼珠子十分灵动。这个姑娘李超最喜欢,觉得她聪明伶俐又活泼可爱。承乾对着未来媳妇呵呵一笑,倒是很大方。毕竟他已经十四了,夏花才八岁,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而夏花还是个孩子而已。虽然早就明白,这就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他也没有抗拒之意,但也确实没有其它的心思。说了会话,夏花就跑了,小丫头也是打小被告之将来要嫁给太子的。见到太子哥哥坐那,她就总不好意思,完全没了平时的那股子伶俐劲儿。李几个小子倒是很喜欢太子妹夫的,围着太子身边叽叽喳喳,最后还是李超把他们赶走。“感觉时间过的好快。”承乾看着自家这些大舅子小舅子们,冷不住道。李超哈哈一笑,“你自己才十四岁,却弄的跟个七老八十一样的老气横秋。”“我是大人了!”承乾坚持道。“你长毛没?”李超笑问。太子脖子一梗,“早长了,要看吗?”“嗯,你小子无耻起来倒有几分我当年的风范。来,让我看看。”这下太子马上怂了,拔腿就想跑。“别走啊,一会我带你去见识点好东西。”“什么东西?”承乾抓着腰带,心中还带着警惕。堂堂太子殿下,总不能真让太师扒了裤子看鸟毛吧。“先坐,急什么,你不是说你长大了吗,那我这个老师当然得带你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了。”李超按响桌上的铃,马上就有婢女过来。“换壶茶,再把来十一郎和来十二郎还有裴二郎还有宋大郎叫来。”过了一会,四个年青人进来。来家兄弟上前行礼,“拜见太子殿下,见过义兄。”“裴二拜见太子殿下,拜见老师。”“宋青书拜见殿下,拜见老师。”四人对李超称呼各异,来家兄弟,是前朝荣国公来护儿的幼子,后来被秦琼收为义子,再送到李超这里读书。因此打小他们喊李超义兄,而不是老师。而裴行俭,则是前朝裴仁基的遗腹子,当年罗士信跟裴仁基长子裴行俨关系极好。裴仁基父子死后,他找到了裴仁基夫人,把裴行俭收为义子,也是送到李超这里读书,但却是喊李超老师。来十一郎来恒今年十八岁,来十二郎来济今年十七,而裴行俭今年十四。宋青书这个学生,倒是这里最年长,可又是诸学文的诸师兄弟中排行最后的。来家兄弟和裴二,以前也是跟承乾一起在灞上李家读书的,因此倒不陌生。反倒是宋青书虽然已经在京呆了几年,不再是当年交州的那个南蛮子,可是看到太子还是会忍不住紧张。承乾笑着招呼几个师兄弟坐。“马上要会试了,你们准备的好何?”“这次肯定要一举高中进士的。”裴行俭几人中最小,却是最自信。本来贞观四年他们就参加了县试,中了秀才。贞观五年的乡试中,又中了举人。可贞观六年的会试大比,李超却没让他们参加,说他们太年轻,让他们再多读几年书。然后明年贞观九年,就是第二次科举大比之年,李超终于同意他们下场了。今年秋乡试,宋青书也下场考了,高中举人。现在李超面前的四位弟子,皆有举人功名。这可是在全国数万秀才之中考出来的,全凭的直凭实料,如今的科举糊名考试,也不行卷,更不论出身门第名气,能中的都不简单。“这么有信心?”承乾笑问。李超对太子道,“他们也算是苦读多年,而且跟着我读书,不是读死书。确实是有些真学问的,如今的科举考试也算不是多难。”一科有几十万人参加县科试,最后取得资格参加县试的也才二十万左右。在经过县试州试院试三轮后,也只录取两万左右,差不多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国一千多县,平均下来一县录取不到二十人。而乡试的录取率更低,不到百分之五。而且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去参加乡试的,还得先参加科试,乡试的资格考试。每年各道的乡试考生人数都是限定好的,不管多少人参加科试,最终只能录取规定数额的人,让他们去参加乡试。两届科举下来,大唐已经拥有了近十万秀才。但今年各道的乡试名额只有五万个,一半的秀才,直接就被刷在乡试资格考试那道关下了。这五万参加乡试的秀才,最终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国各道一共才录取五千个举人。举人考进士一样难,两科录取的举人已经有近万个,但今年全国的会试进士录取人数依然是五百个。而会试名额只有五千,因此会试之前先要涮掉一半。最终五千参加会试的人中,只录取十分之一。对于朝廷来说,秀才、举人的名额,都是比较放开的,录取人数较多。毕竟只要没取得进士之名,秀才和举人都没什么实际作用。秀才和举人也不会有免税免役等特权,顶多是见官不跪,在学校读书能免学费,会发放点口粮。秀才和举人还有个好处,就是如果去当老师或者去衙门做吏,会比较容易一些。如今一下子拥有一个庞大的秀才、举人、进士阶层,也完全是朝廷有意引导的。一个庞大的士子阶层出现,这些从科举中考出来的秀才、举人们,就算一时考不中进士,朝廷也可以从中选人去官府之中担任吏职,尤其是那些地方基层,极缺人手,而一般人又不愿意去做。如果如过去一样委派的是地方本土的一些胥吏,又有被他们把持架空衙门的危险。因此现在有这个科举出来的庞大秀才举人阶层后,以后就用他们充做衙门胥吏的支撑。而朝廷对于做吏的秀才举人们也不限制他们继续科举考试。现在两次乡试后,全国有近万举人,可以说举人也不算值钱了,最值钱的还是进士,不管每年秀才举人录取多少,进士一科现在都只是录五百人。这也极大的刺激了读书人,要考就考进士,进士才值钱。秀才举人只能从小吏做起,人家高中进士,在国子监读一年书,出来马上就能从小官做起。一个是吏,一个是官,区别还是巨大的。李超的这四个举人学生都非常年轻,其实李超觉得他们再多读几年书去考进士也不迟,可几个家伙都压不住了。都摩拳擦掌,准备明年会试一举高中呢。“殿下马上要留守监国,而你们四个也都要参加会议考进士,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我跟你们说,没有经过一件事,你们就永远算不得成人。走,今天我就带你们过这关!”承乾似乎一下子听明白,脸上有些不自然。来家兄弟反应慢点,还没明白什么意思呢。裴二年纪最小,却最鬼灵,一下子听懂了。“老师,你真要带我们去啊?”“对,带你们去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