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一年一度的两税的秋税也开始了。如今朝廷的正税还是两税制,夏秋征税,两季都征的是钱,不再征收实物。每到夏秋粮食收获之后,也正是朝廷粮食署和粮商们下乡收粮的时候。百姓留足口粮之后,把富余的粮食出售,换成钱钞,然后缴税。两税现在已经正式取消了户税,对于农户,完全实行按田亩征税。对工、商户,则按其收入征收二十税一的税。朝廷取消户税,也不再分主户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田亩以及商铺作坊等收税。过去有人借着户籍漏洞逃税,人在这县在籍,但却到那县置办田庄产业等。而现在征税却不管户籍在哪,都是按产业征税,有几处产征几处税。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都全部取消,丁额也废除,统一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缴税。取消户税后,依然是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夏税限六月前,秋税十一月前纳毕。“今年秋又是一个丰年,各地都要开始粮食收购。近些年,商品丰富,粮食也是大丰,粮价一直都是在持续走低。这过去是个好事,但现在来看,也不全是好事,谷贱伤农。”近年,各种工商大兴,种桑种麻种棉种甘蔗种药材种香料种茶种豆种油菜等等,都有很好的经济效应,反倒是种粮食,粮价一直不高。要不是这些年田赋不断降低,其实种粮很划不来的。“宾王,朕觉得朝廷应当关注下这些粮农。今年的秋粮收购价格,理应当提升一点。”在东南等粮食产区,粮食的收购价格非常的低,斗米不过五。而刚晒好的新稻更便宜,麦、粟等价格也都很低。哪怕是经过运输、加工,运到了汉京、长安这样的大城,斗米也不过二十左右,还是等的大米。持续低糜的粮价,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了。百姓也会算账的,种粮要是不赚钱,那还那么辛苦干什么。种棉花种甘蔗种茶叶种桑种麻,甚至是种油菜种大豆种花生,许多收益还更高些。但对于朝廷来说,粮食产量是必须保证的,这是国家最基本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高于一切。张超记得他小时,外婆家在乡下,那个时候粮食是政府统购统销,甚至是规定了粮食的种植面积的。那时粮价低,有人想种植些其它的作物,结果面来人直接把种好的给拔掉毁掉,强令再种植粮食。后来种烟草,也是如此,每家每户必须种植多少亩才行,达不到面积要罚款等等。这种强制的行政命令,其实深得百姓的反感厌恶,还引发不少矛盾冲突。张超既要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但又不能用这种手法。唯一的可行办法,是朝廷宏观调控了。利用朝廷的调控手段,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那么百姓自然而然的会愿意多种些粮食。马周也知道谷贱伤农。“但这几年朝廷各地的粮食产量确实很高,这些年来农业技术的大大提高,新式农具、肥料、以及耕牛挽马等数量的提高,再加水利设施的大量修建,既减少了旱涝灾害,也保证了灌溉,加之朝廷开拓垦荒移民,我们现在不论是耕地面积,还是耕作技术,以及耕作工具,以及水利设施等,都是全面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节节提高。”为什么武德初粮价居高不下?说到底一是粮食产量不足,二是土地荒芜多,三是运输调控不足,还有是技术等不够。市场缺粮,加缺乏管理,商人囤积等,导致的是各地粮食普遍紧缺,粮价自然也居高不下。而在贞观后,情况好转,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耕地面积,以及亩产等都全面提高,兼之朝廷对粮食调控做的好,基本粮食供应已经相当充足了,这才有粮价的不断走低。现在市场的粮食价格,其实是真实的市场反应。朝廷确实能够提高收购价格,但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其实并不算明智。“陛下,如今粮食储备很充足,这个时候如果提高粮价,只怕会有人趁机倒卖粮食给朝廷,造成朝廷损失。”张超倒不这么看。“只要管理做的好,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我们要提高粮食收购价,但也得做好限制条件,例如,只从百姓手里收购的今秋新粮提价。”“当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也不能一味的只种粮食,适当的根据地方情况,搞一些特色种植,种其它的经济作物等,增加百姓收益。”不管是种果树还是种棉麻桑树,又或者是种大豆油菜花生这些榨油作物,都要讲究个效益。“如今我们有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在一些不适合种植稻麦的地区,也要推广这些高产作物。这样,百姓可以在保证自己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能有剩余的田地种些其它赚钱的作物。”“朝廷收购来的粮食,也要做好调控。特别那些十万人口以的大城,必须得修建足够的粮仓,储藏好足够的粮食,不说多,三五年的粮食是必须的,甚至要向九年粮储努力。”手里有粮,心不懂啊。如汉京、广州、扬州、登州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在五六千石以,粮食的需求是巨大的。万一遇什么洪水地震暴雨等等灾害,导致运输不及,那这些完全依靠买粮吃的大城百姓,可会相当恐慌了。大城储有数年粮食,不但能够稳定大城的粮食安全,也能保证在周边遇灾害等情况时,可以迅速的调拔转运粮食。从隋朝修建了运河开始,在运河沿线,修建许多能储存千万石以粮食的巨大仓城,以为作粮食的战略转运心。而张超要求更高,十万人以的大城,都得保证有三年以的存粮,在东西运河,以及长江、淮河、黄河还有沿海一线,这些交通的干线,必须要修建一系列的粮仓,这样可以保证,不管哪里遇到什么灾害等情况,都能迅速的调剂转运粮食。甚至再出现如贞观初那种百年一遇的大旱大蝗灾,以及贞观末那种南方大洪灾,也一样可以迅速的救援,将损害将至最低。大灾之时,往往会饿死许多人,最重要的原因往往不是真的缺粮,而是有粮却运不过去。“我们也得鼓励地方的社仓和义仓,每个乡都得有社仓,每个县都得有义仓。百姓自己集粮,朝廷派人协助监管。社仓义仓里的粮食,负责救灾备荒,也对地方的孤寡残疾等救济。”对于粮仓里的粮食,每年都要更新。新粮入库,最旧的陈粮则出库,保证粮食储量的同时,也利用好旧粮,不浪费每一粒粮食。旧粮可以出售给边地的诸侯,可以出售给那些食品加工厂,可以出售给那些酿酒厂之类的。“什么时候,我们有了九年之积,百姓也有了九年之积,那真正的进入了盛世之时。”原的各大城重镇要储存足够的粮食,而边地的各军事要塞堡垒,也一样得储存足够的粮食。“有些规定还得重申,如酿酒,鼓励用杂粮水果等酿酒。如果要用粮食酿酒,必须、只能向朝廷的粮食署购买粮食,买陈粮酿酒,禁止用新粮酿酒。”过去朝廷也搞过统购统销,不过后来还是放开了,允许市场自由买卖。不过一直以来,朝廷都是最大的粮食采购和加工供应商。“还有一条,朝廷收购粮食的时候,要尽量给予粮农们方便。有条件的,下乡收粮,免百姓运输艰难。再其次,不得在买粮的时候,搞什么火耗。朕知道火耗肯定会有些,但那算是商业成本,不能摊加到百姓头,克减斤两,加征火耗不行。”“再有一个,一边购粮,一边付钱,这个粮款一定得及时,不能托欠百姓,也不能直接搞什么先扣税款。买粮和交税,这是两回事情,得分开。”“朕知道,有些地方的粮站,听从地方官府的命令,克扣百姓的粮款,打白条,拿这些粮款挪作他用,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内阁应当下令各地纠查,并积极清欠,偿还兑付百姓手里的白条。”老话说的好,天下乱不乱,其实是百姓说了算。别看百姓力量渺小,可积小成众。要是闹出民怨沸腾,到时有人揭竿而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说,一般的民变,根本翻不了天,但破坏力却是惊人的。千日建设,可能都不及一场民变带来的毁坏。“稳定,才是发展的前提。帝国的将士们在外征战,帝国的诸侯们在四边开拓殖民,我们原更加不能乱。”张超奉行的基本国策,其实是原本位制。对外征服也好,诸侯分封四边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保证原地区有一个安稳的大环境,能够全力的发展建设。四边的诸侯地,张超不去管他们,随他们自己发展建设,他眼睛盯着的,还是原地方。原安稳不乱,那大华帝国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