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冶炼工艺的改进,钢铁的产量已经骤然剧增,炼制出来的钢材,虽然达不到百炼成钢那种程度,但也普通的铁坚硬了很多。在炼制的过程,加入一些报废的钢材,或者是练好的钢材边角料之类的,也可以大幅的提高钢的产出率。而随着焦炭的出现,更是让冶炼行业得到了新一步的提升。如今大唐钢铁产量,足以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全国共有十七座朝廷统一新建的冶铁作坊,采用的全部都是最新式的冶炼技术,这些产量低一些的,每日也能炼制三四千斤钢铁,产量高一些的,日产可达到七八千斤那么多。现在制约大唐钢铁产量的,并不是冶炼的工艺,或者说是冶铁作坊的不足,而是铁矿石的严重不足。铁矿有的是,但毕竟需要人工去一点点的开采,速度自然不作坊一次性一炉子的去练。再加铁矿石的运输不便,造成了如今的种种困难。但即便如此,大唐的年钢铁产量也是达到了近三千万斤,钢材占据了约三分之一,铁则占据了三分之二。如今这个产量,可以说是之前的百倍不已。工业化道路,只会越走越强,而不会越走越弱。自从当了皇帝那一刻起,李元吉坚定了这个信念,要在大唐提前开始工业革命,将整个古老的社会带入到工业社会。想要做到并不容易,但总想着难处而不去改变,最终又会什么也做不到。“知道朕为什么会放弃其他的,而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这里吗?”指着眼前的马车,李元吉坦然的问着。还是出现了跟以前一样的问题,自己有什么想法是直接闷头去干,缺乏与大臣们之间的交流,这也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大臣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又不敢去说什么。这样对于皇帝而言固然不错,但问题也并非没有。而现如今,李元吉则是希望通过李勣,将自己的想法给释放出去。看了眼那怪的马车,李勣实在搞不明白这玩意儿有什么用?接连摇了摇头。“这个,朕叫它铁路,由铁轨固定线路,特制的马车放在面,运载的货物重量,要其他马车多出三成不只,更重要的是,四匹马,可以拉五辆车,速度也普通的马车更快,从这里到洛州,走之前的官道,需要七八日,走现在新修的官道,需要五六日,但是走这个,最多三日即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可以不用停下来歇息,只需要途更换马匹即可。”指着那辆马车,李元吉意气风发的说着。本想直接叫火车的,但马拉的怎么能叫火呢?索性还是直接叫铁路较真实一些。最早的火车便是以马作为动力的,而铁路因为有较平稳的轨道,摩擦力普通路面要小,所以马匹拉起来也会更轻松一些,起普通地面的马车,速度是快了不少。但问题不是没有,如说马拉的火车,较容易脱轨。毕竟马不是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源,若是人为的操纵失误,马匹提供动力的方向可能会出现问题,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空车的时候,或者是大角度弯道的时候,走直道的话,加特制的马车,基本不用担心脱轨的问题。“倘若修建一条铁路到边境,一旦边境有情况,大军支援的时间要之前少一半,而这一半的时间会发生什么,不用朕再多说了吧?”李元吉继续说着,“便是无战事,这些铁路也可以被用作货运,速度快,自然也意味着时间短,同样的时间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价格自然会便宜一些,等到时候铁路跑满了运载着货物的马车,那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商业兴起,意味着百姓手可用的钱财会增多,百姓手里有了钱,国家自然也有了钱,自然也强大。”“除此,你知道朕为何要大力推行商业吗?”李元吉继续问着。“不是因为国库空虚,短时间内无法填补空缺吗?”李勣一愣,这个答案他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李元吉摇了摇头,说:“那只是其一,当商业足够发达的时候,国库里的钱自然会多到用不完,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你没听说过吗?”李勣猛然一愣,大为惊讶的看着李元吉。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李元吉早在一年前说过,他自然听过。他惊讶的是前面的话,当商业足够发达的时候,国库里的钱自然会多到用不完。修水泥路,修铁路,不管合适不合适,至少证明了李元吉是在修路,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华夏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其官府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民间百姓缴的税赋,这样的好处是稳如狗,每年都是这么多,很少会有大幅度的偏差,除非遇到天灾,皇帝赦免某地的税赋。但坏处也很明显,钱这么多,而各级官府开销又那么大,能够被用作其他地方的,自然不多。李元吉做事一向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证明他的决定都还不错。而听着李元吉的话,李勣想到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结果,惊讶的有些张不开嘴道:“陛下是想减税赋?”农耕民族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其根本原因在于税赋的高低,税赋越低,百姓越幸福,反之则越不幸福。基于这个原因,很多帝王即便有心减税赋,但苦于国库收入不足也只能作罢。不得不说,李元吉这个想法倒是挺新的,通过促进商业来弥补这一缺口,而商业补充的收入,则用作减免百姓的负担。一旦这事真的干成了,以后只要老李家不做什么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情,是有人想造反,老百姓也不愿意。这一招狠,真狠!“不!你只猜对了开始,却没猜对结尾!”李元吉毫不留情的击碎了李勣的猜测,按理说跟一兵部尚书谈经济的问题,这本是很不着调的问题,但李元吉还是谈的津津乐道,不禁摆出一副王者姿态,眼睛望向远处,装x道:“商业税收有一贯钱,朕便会下令将今年的全国总税赋减少一贯,有十贯则减少十贯,减少并非目的,朕的目的是取消被分摊在百姓身的税赋。”“取……取消?”李勣大吃一惊,瞬间惊的合不拢嘴,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够那啥的了,没想到李元吉的想法更先进,直接取消老百姓的税赋。“对,是取消。百姓种地一年才有几个钱?以后一半的人去种地,一半的人去工作赚钱,两者相结合,效果自然不会差。”“这……”李靖简直不敢想象,当那一刻真的来临之后,又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只能说,李元吉的这个想法很特,对于百姓而言,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只不过不是要他们命的炸弹,而是给他们送去幸福的炸弹。而自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于武德二年颁布新政,建立了全新的税赋制度,租庸调制。即按丁纳租,每丁每年缴纳粮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此为租。庸则是力役,每年替官府劳作二十日。调则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有隋朝开始实施的,也有唐朝新创的,除此之外,大唐地方的杂税课税并不多,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之类的,百姓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李元吉竟然想着要取消税赋,虽然这两项不代表庸,但按照李元吉之前的做法,也很有可能会一并取消。太过惊,太难以置信了。李勣甚至不敢想象,当朝廷颁布这一政令之后,大唐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百姓会不会因此而懈怠耕种自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税赋的压力,他们一定会生活的更幸福。而对于皇室,对于皇帝而言,好处可太大了。通过商业取代了百姓的税赋,朝廷的收入并未减少,反而运作的好还可以节节攀升。收获最大的,当然不是这些钱财等物,而是声望。不要小看了古代皇帝的威望,李世民因为逼迫着李渊将皇位禅让于他,直到现在百姓心也都嫉恨着他,而当得知齐王推翻了李世民的时候,百姓们甚至鼓舞欢庆,虽然后来李元吉也当了皇帝,但那是李渊心甘情愿的,而且李渊也经常自由的出现,这也更加证明了李元吉并没有逼迫他,好感自然回到李元吉这一边。在这个只要皇帝保证不加税赋,能令天下人感激涕零的年代。在这个哪怕皇帝一生都胡作非为,令民间民不聊生,但只要皇帝一封罪己诏,可以划去百姓心所有怨恨的年代。甚至可以想象,只要李元吉颁布这道诏书,他必将成为百姓心至高无的神,绝不容忍他人玷污的神。刷声望,这只是一个顺带着的事情,李元吉真正的目的,则是因为不屑于剥削那些贫苦的百姓,算要剥削,也得找那些有钱人去剥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