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可是郎行思妾时(2 / 2)

“为何要杀这五姓?”

“这五个姓的汉人最多,说什么‘张王李赵,遍地刘’…… 杀了这五个姓氏,便能吓阻其他人风起云涌,从而稳定政局。”

“赵姓也不是大姓;再说,刘姓不是在汉吕后专权时,几乎杀尽了吗?”

“我问过太后,她说,赵姓是前朝国姓,所以必须杀;至于刘姓,这不最近,那个叫刘基的带头上书反对杀纪绪,这就惹怒了太师,但又找不出杀刘基的理由,便将刘姓加进了诛杀之列。”

唐其势若有所思地说:“太后这是要学吕后啊,来个赶尽杀绝?”

“这不是太后的主意,她说是一个名叫畀畀的女巫的主意。”

“那个女巫我知道,一直和伯颜相好,她的话也能信?”

顺帝解释道:“自八月以来,广西猺反,西番贼起,广东增城县朱光卿起义,称大金国;陈州人棒胡[胡闰儿]烧香聚众;惠州归善县[今惠阳]聂秀卿、谭景山等,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联结;合州大足县[重庆大足区]韩法师起义,自称南朝赵王……

你看,如此多的闹事,我不得其解。便令“兼领司天监”之职的太师夜观天象。

女巫畀畀发现天象异变——岁星退犯天樽,填星犯罚星,荧惑犯垒壁阵,太白犯东咸。所以就建议太师诛杀‘五姓’。”

“这个畀畀,一向喜爱汉族男人,但汉人不喜欢她,她便开始仇视汉人。我估计这张、王、刘、李、赵都是她以前看中的相好吧……”

“这,我们不去管她,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阻止这个议案?”

“只要你不准,谁也不敢实施。”

“为何?”

“谁也不会背负这么大的罪名。皇帝您想,现在全国约有9000万人,汉族约占八成,五大姓大约占汉族人口的两成,也就是1500万!谁敢下此狠手?”

“丞相,你别忘了,五十年前,光四川一省,我们就诛杀了一千多万。那时好像太师还是个将军。”

“此一时,彼一时了。只是,稍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这等杀戮是行不通的。它非但无法达成目的,反而会激起更多的民变。”

“这么说,左丞相是反对这一计划的?”

“只要皇帝不下诏,我便就不去实施。‘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太师不会自己去背这个罪名的。”

顺帝年纪虽小,其实还是个有才能的皇帝。他最大的优点是有“权能”的本事,适于生存,富于弹性,愿意将就妥协,因此得了个“元顺帝”的名号。

逆来顺受只是表面,其实他更擅长利用一个人物或一种机构去平衡另一人物或因素。

例如,他自己好佛而主持佛教的各种仪节,却又经常出席经筵听儒臣讲解诗书。后来,唐其势一死,他发现手下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占上风,他却援引一个汉人贺惟一做御史大夫和左丞相。

最值得一提的,顺帝是罕见的汉文化造诣相当高的一个元朝皇帝,他懂得儒家思想的精髓。他自幼就喜欢汉学,有儒臣陪他“读五经、四书,写大字,操琴弹古调”,精通书法和绘画,甚至还遵用汉族礼乐制度,穿着冕服亲享太庙。

【三】《天财有其数》司马光.语

司马光曰:天下之财,

不在官则在民,不在民则在官。

解决了诛杀“五姓”的事后,顺帝便把保纪绪的事提了出来。

“太师想杀掉纪绪,丞相,你看,如何是好?”

“他自己的女婿,想杀就杀呗!”

“关键那么多的进士联名保他。”

“纪绪是伯颜的女婿,一路货色,保他干嘛?”

“虽是伯颜女婿,但纪绪和太师不是一路人。”

“怎么不是一路人?‘妓人佐酒’不是他的主意?”

“这主意不是很好吗?为朝廷省了多少军费。”

“省军费?他是为自己的老丈人敛财吧!你可知伯颜在四川的各个酒肆都占了权力干股。他坐在家里,一事不做,金啊银啊滚滚都入了太师府。

还有,新招的‘佐酒女’,他‘不先尝一口,谁敢尝新’?童幼少女,也多由朱清、张楦等人送货上门,就是那些京城名媛,也自带枕头自登门,络绎不绝。现在的太师,过得那个爽啊……”

“丞相不要道听途说,‘佐酒女’在川蜀,离着京城十万八千里,怎会上门……”

“他女婿,在云川铺设的酒肆店面太多,蜀川的妓女哪里够用?朱清、张楦等便在京师搜括了一大批十三岁以上的童男童女送往云川……皇上可听民间巷陌里传唱——百姓哭声高处,伯颜歌声高。伯颜黑白通吃,职务一路高升,高到啥地步呢?各地一把手都由他负责推选了,不经他同意,一把手都当不了。

现在,财富都到太师家里去了,快乐都到他家去了,老百姓哪里还有财富?哪里还有快乐?他们焉能不反?良家妇女都被赶进了青楼了,伯颜这里一家乐了,百姓那里,家家都在嚎哭……”

顺帝自言自语道:“天下事,都是如此。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就像这财富,世上也就这么多,不是在官家,就是在民间。”

“皇帝倒是想得开。”

“司马光曰:‘天下之财,不在官则在民。’今上不在官,下不在民,盖尽归权臣之家矣。此韩非所谓中饱者也。中饱者必病痞塞,谓上下不通也。”

顺帝“之乎者也”地说了一大通,唐其势也听不明白,便道:“皇帝还有其他事吗?若无他事,臣便回府了。”

“丞相一定要想办法救下纪绪!他是奇才,以后无论谁治国,用得上。”

“臣遵旨!”

唐其势回去后立马联络到弟弟塔剌海,但他可不是为了保纪绪的命,而是准备把顺帝也一起废掉。因为唐其势渐渐发现,随着顺帝年龄的增长,他再也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顺帝”了,肯定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从现在保纪绪的情形看,这不是在挖伯颜的墙角,招兵买马,为己所用吗?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