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过去拉起柳枝的手,仔细端详起来:“噢~还真有些像。这几天我们一直在一起,我都没注意,刘哥哥倒是注意上了……难不成,你也喜欢绯儿姑娘?”
“别瞎说!”
柳枝感觉刘基好像不是很喜欢自己,便有些失望地抬起头来,问:“公子何时带我去见姐姐?又何时把我送回去?”
“我请柳兄去‘畅春院’给你两告假去了,纪公子去了韩沃家,”刘基进一步解释说,“噢,也就是你姐夫家,他去找你姐夫一起,带你大姐过来和你相见。”
“我大姐嫁人了吗?”
“还没有,他们准备这个月的二十九日结婚……”
正说着,梅绯儿冲了进来,“三妹!”
柳枝定了定神儿,扑向了梅绯儿,“大姐!”
两人抱头痛哭起来。
看到这些,刘基和碧玉赶紧出了房间的门,让姐妹俩诉说离别的情愫。
【二】《离思五首.其四》元稹.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1]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刘基、纪绪和韩沃三人来到了院中的凉亭聊起天来。
看到男人们好像有事要商议,碧玉便撑起了花伞,到花园的别处溜达去了。
看着碧玉走远了,纪绪说道:“梅家姐妹离别了十多年,今日终于相会了。我看,就不要再让柳枝回青楼了,两位仁兄可有打算?”
韩沃笑着说:“要不,我们给她赎身,伯温兄娶了她,我俩做连襟吧!”
刘基摇了摇头。
纪绪问:“刘兄的意思是…不想给她赎身?”
刘基说:“赎身是一定要赎的。”
韩沃笑道:“那是不愿意和我做连襟了。”
刘基用肯定的语气说:“连襟也是一定要做的。”
纪绪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刘基,问:“那,伯温兄的意思是……?”
刘基叹了口气,望着远方,淡淡地说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韩沃问:“谁是山?谁是云?”
刘基说:“我喜欢梅皎儿。”
韩沃吓了一跳,“她?她现在是坤道,道名‘妙玉’。现在在‘荐福宫’呢,她出得来吗?”
刘基说:“事在人为嘛!”
纪绪调侃道:“怪不得仁兄三天两头往‘荐福宫’那边跑,原来是‘半缘修道半缘君’啊!”
————————————
注释
[1]巫山
巫山,主要指横贯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现在所指的是重庆市的巫山县。
(1)山名来由
“巫山”之名源自上古时代今山西晋南一带的宗教神话“巫咸山”,而不是“巫山县之山状若巫字”。随着“山西巫文化(即晋巫)”在南方的传播,中国历史上很多地方都曾有过“巫山”的记载。其中,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在唐宋之前是指古奉节的“巴东(郡)之山”,唐宋及以后是指古奉节的“夔州之山”。
唐宋时期,奉节夔州控制下的长江三峡已是中国南方最繁荣的交通走廊,经众多唐诗宋词的演绎传播,才使得“夔州之山(即唐宋三峡巫山)”成了后世中国最有名的“巫山”。现在中国“巫山”山脉的地理词义,就是依古代奉节夔州的范围定义。古奉节是隋唐之后三峡地区历代最高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巫山文化在内的长江三峡古历史文化,其实就是指古奉节传统的“夔州巫文化(即夔巫)”。
不过,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写实之外,大多时候只是“泛指”,纯粹写意,并非要特指哪里的巫山。譬如,元稹《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的“沧海”、“巫山”显然都是文学意义的喻指,诗人只是借湖北云梦的“巫山云雨”典故,含蓄表达一种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沧桑,并非要具体指明是哪里的巫山。
(2)相关传说
巫山神女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都有描述。而在当地传说中,她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神女,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南唐天帝炎帝(赤帝)之女,一说是王母小女儿,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楚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
(3)相关诗歌
《宿巫山下》唐.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这里的巫山,显然指奉节白帝城的山。李白先宿巫山,而后“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为上,以“东”为下。“下”瞿塘,说明李白是准备向“东”去,是要乘“下水”船出川,而留宿在奉节白帝城。如果是从“巫山县”到瞿塘峡,那就应该叫“上”瞿塘,是入川,是“上水”船方向了。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