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丞相要去!你知道嘛,京城的官员都巴结着想去参加这婚礼。官职低的,都不一定捞得着去呢,你还推三拉四的……”
文秀笑道:“好,反正我也无事,明天出去散散心也好。”
老管家走了以后,文秀便找出了自己的新衣服,在屋里试穿了起来。他想打扮得亮丽一些,以便到时参见丞相时能引起他的注意,给他留下个好印象。
此时此刻,在袁震府上。
梅绯儿也在绣楼里试穿着自己的新嫁衣,就听得小丫环“噔噔噔”跑上了绣楼,喘息着说:“小姐,小姐,男方家来抬嫁妆[1]了。”
“是嘛。”梅绯儿婉儿一笑。
大方问:“来了好多人吗?”
小丫环兴奋地说:“是啊,是啊,全是好看的哥哥……”
大方也来了精神,“好看?能有我外甥韩冬郎好看吗?”
小丫环说:“其他的当然没要韩公子好看啦,但有个白头发的哥哥……”
大方一听,撒腿就往楼下跑。她这一超常的举动,惊得小丫环的嘴好久都没合上。
————————————
注释
[1] 抬嫁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如衣被、家具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嫁妆乃是女方父母赠送给男方家的财物,全额归属夫家所有,由夫家承分支配,即使丈夫去世或夫妻离异,女方也不可将嫁妆带走,《名公书判清明集名》中云:“妇人随嫁奁田,乃是父母给与夫家田业,自有夫家承分之人,岂容卷以自随乎”。送嫁妆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二是为女方争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妆多少依据女方家的实力地位而定,一般嫁妆的数额通常代表着女子的出身和地位,展现这个女子是名门贵女还是寒门贫女,古代大户人家嫁女,会赠送巨额嫁妆,以向男方家展示自己的实力雄厚。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到了21世纪,在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和嫁妆的分量出现颠覆性变化,但在较发达地区,嫁妆依然比彩礼丰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轿车和房子。古代嫁妆通常用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用妻子的嫁妆给丈夫纳妾的。
(1)古代习俗
嫁妆,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
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
(2)《十里红妆.女儿梦》何晓道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十里红妆”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嫁妆真的有十里那么长吗?其实,这是古代一种夸张的说法了!
从南宋开始,女孩子出嫁的时候,大家抬的花轿、以及装嫁妆的箱子都是红色的。加上南宋的经济发达,老百姓比较富裕,大户人家的嫁妆就更多了,抬嫁妆的人走在路上,远远地望过去是一片红色,于是就有了“十里红妆”的说法。
红妆成了嫁妆的代名词,现代社会中,嫁妆的攀比现象仍然很严重,虽说没有十里红妆那么夸张,可是频频报道某某地方,嫁妆中的金银首饰是用公斤来算的,是使用箩筐来挑的。
我们今天不来讨论谁家的嫁妆多,只说嫁妆怎么挑?
有人说,那还不容易,直接往车上抬呗!其实,既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还保留了抬嫁妆的习俗,那么咱就是讲究人儿,抬嫁妆可没那么容易哦。“礼节”没到位,嫁妆都不能出门!
抬嫁妆的用品
一、红绳
红绳用于将箱子、被子等捆绑在一起,以方便抬嫁妆的人挑出门或抬上车。
这个系红绳的过程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系住红色的大脚盆?大家知道,盆子是个圆形的,那么如何才能稳稳的系住呢,其实源于农业社会中捆绑箩筐的技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
二、扁担
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挑嫁妆出门的习俗,扁担通常是男方挑嫁妆的人准备,在扁担两头包上红纸。女方家人有可能会将扁担藏起来,等到要挑嫁妆出门的时候,可以找新郎要红包。当然这只是习俗中为了喜庆热闹,并不是有意为难新郎。
三、红纸或红毯
用来垫嫁妆中的被子、箱子等。
“发嫁妆”的过程
提前订好了“发嫁妆”的吉时,一般在中午12点之前。发嫁妆之前,所有的嫁妆都归置整齐,红绳都已经系好,嫁妆下面都垫上了红纸。
最前面的嫁妆,一般为子孙桶,桶内有红花生、红枣、桂圆、鸭蛋、柏树枝、筷子等等。也有的是挑的脚盆,也就是聚宝盆。
那么,这第一担嫁妆挑出门可不简单,过去讲究的是送嫁妆,现在大家都简化了,就在家门口进行:由新娘的兄弟来挑这第一担,送到门口,新郎家的兄弟再接过来,继续挑到嫁妆车上,期间不能落地,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两边挑的人,都需要给红包,还是大红包哦。
还有一种习俗,第一个抬出门的嫁妆,是陪嫁箱。新娘家人会提前将新娘的一件旧衣裤放在嫁妆箱里,待到出门的那一刻,新娘的弟弟会快速跑上前去,迅速的将箱子里的衣裤拿出来,用自己的上衣包裹住,揣在怀里,然后马上锁上箱子。(大家可以想一想关于这个习俗的寓意,为什么要从嫁妆里拿一件旧衣裤出来?)
新郎的弟弟将箱子的钥匙拿走,给新娘的母亲保管。然后等着最后新郎新娘出门的时候,要找丈母娘要钥匙,需要给个大大的红包哦。
抬嫁妆的过程,有的地方习俗是每一样嫁妆出门,都要给红包,不过有的地方简化了,重要的嫁妆才给,比如箱子、子孙桶等。
其实我们的传统习俗中,还是有很多的好玩的地方,比如还有的地方,给抬嫁妆的人脸上涂上红色等等。
“十里红妆”也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