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杨柳丝丝弄轻柔(2 / 2)

悟尘道:“把房子借给完先生,不是好事?!”

长老一听,有些生气,“这是好事?”

悟尘说:“师父,您把房子借给完先生,是一举五得。”

完哲笃听了,心中大喜,这小和尚还真有两下子,人家“一举两得”已经满不错的了,他还“一举五得”,哪来那么多“得”?别“得”多了,帮倒忙。

明本长老却被弄糊涂了,出借房子有那么多好处,倒要听一听,就说道:“如此多的好处,快些与为师讲来!”

悟尘说:“遵命。师父,你老雅爱文章,精通佛学,完先生是才高八斗,又有心参禅学佛。完先生来了以后,你们二位朝夕相处,研究文章,谈论佛法,志同道合,彼此高兴。这是一得。

完先生得到了安静的读书地方,这是二得;收了房金,俺们寺里多了一笔收入,这是三得;师父经常说徒儿佛经学得不错,但文章不行,要替我请一位饱学先生来,完先生是个现成的不用付学费的先生,这是四得;这第五得嘛,第五得……”悟尘说不下去了。

他本来想说虞家小姐就要得到一个如意郎君了,可这么一说,一锤子全砸了,自己挨师父的臭骂且不去说,书呆子的房子肯定也借不到了。破坏人家婚姻是要伤阴德的,而且还要被书呆子咬牙切齿地咒骂一辈子,所以愣在那里“五得”,“得”不出来了。

明长老听了悟尘的“五得论”,虽是小孩子的言论,但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听完四得后,便问:“还有一得呢?”

完哲笃听了悟尘的高论,打从心底下佩服和感激,这“四得”已经足够说动老和尚了,还有“一得”一定更加精彩有力,所以也在耐心地倾听。

那悟尘就是个小机灵鬼,随机应变的能力特强,什么歪七劣八的歪理都能派上用场,只见他小眼睛一眨说道:“师父,徒儿算错了。那第一‘得’里,不是有您老人家和完先生各人一得了嘛,加起来不正是‘五得’?”

“有这么说话的吗?谁猜得到你的话里还要带着算术?”便笑道,“既然如此,敝寺房屋颇有几间,但大都简陋不堪,有屈先生,于心不安。不如和老衲同住一室,彼此风雨联床,抵掌论心,亦一乐也。先生以为如何?”

一听到此话,悟尘“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完哲笃更是把刚呷的一口茶,全呛在嗓子眼里,站起身来,咳个不停。

老和尚看着他俩诧异地问:“你俩怎么了?”

“完先生和我师父住一起,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悟尘打着圆场,“完先生,我都捞不着和师父睡一起!”心里却在想,我师父还真有点老悖了,冷的时候冷水都泼不进,热的时候能烫死人,现在就看这书呆子如何应对了?

————————————

注释

[1]则个

则个源自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由于白话的广泛运用,语气词获得较大的发展,新兴的词语就像现在的网络语般地成批出现,频繁运用,所表达的语气十分丰富,十分细腻,不仅表现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分别,而且能细腻地表现出决断、疑惑、惊愕、嘲讽等各种情态。可以说语气词的使用已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则个”这个语气助词,用法略表示委婉或商量、祈使、解释等语气。与现代汉语中“一下”语义接近。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这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作品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