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疤?为什么有的师父没有呢?”
“修成正果的僧人才会有。”
“你修成正果了?”
“那当然。”
“那你为什么只有两个戒疤,而明长老却有九个?”
“我还没有达到我师父的境界。”
“你到什么境界了?”
“第二层。”
“有什么说法吗?”
“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
“那么,戒疤最多的是几颗呀?”
“十二颗”
“你们普救寺有十二颗戒疤的长老吗?”
“在世的没有,圆寂的法本方丈应是十二颗。”
“就是长生殿的画像上的长老吗?”
“是啊。”
“可画像上的长老并没有戒疤呀?”
“你去过长生殿拜祭过?”
“是呀~”
“和尚头顶上烧戒疤是从元世祖时期开始的,以前的和尚是没有戒疤的。”
“那你说法本长老有十二颗戒疤?”
“我说,如果法本长老活到现在,应该有十二颗戒疤!”
“嘻,嘻,”如烟捂嘴偷笑,“活到现在……”看到小和尚生气地瞪着她,便赶紧闭上了嘴。
悟尘问道:“你还有什么事吗?”
“噢,我和虞小姐今晚要拜月,来这里取祭品……林厨娘去哪儿了?”
“去给老爷送药汤了。”
“送药汤?汤药不在炉子上熬着嘛。”
“这是第二份。你快去找她吧,好像她要出门办什么事儿……”
知道小和尚在撵她走,柳如烟只好知趣地找林厨娘去了。
————————————
注释
[1]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包含丰富的修辞技巧,有人做了统计,全剧运用的积极修辞手法达到三十四种之多,可以说是集我国古代戏曲修辞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戏曲修辞手法运用的理想范本。
作者王实甫采用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口语,加重文章的斑斓色彩,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这部作品辞藻纷呈,艳丽典雅。
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熔铸冶炼,形成自身华丽秀美的语言特色。
这种特色是形成全剧“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没有语言上这种五色缤纷的艳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其文采灿然的语言特点,绝不是堆砌词藻,雕字琢句得来的,它和形式主义的专门搞文字藻绘的作品毫无共同之处。
全剧虽然华美,文采璀璨,却自然、流利、通畅,绝无滞涩、雕琢、造作的毛病。
因此明代戏曲评论家何元朗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
作者不仅善于熔炼方言口语入曲,而且更善于熔炼古典诗词入曲,甚至把口语和古典诗词杂糅在一起而丝毫不显生硬牵强。
俗话说“量体裁衣”,《西厢记》很多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显“借”的痕迹。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