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梅花弄影笑新月(2 / 2)

汪寿昌笑了笑说:“你呀你,真是最毒不过女人心啊!”

“这怎是狠毒?”

“最起码也是存心不良嘛。”

“让这些贪官、庸官占着茅坑,却不为百姓办事,才是存心不良呢!”

“好了好了,我说不过你。你安排下去,我们明天一早就去陕西。”

“好的,大人,我就去准备了。”

柳好好心情不悦地出了汪寿昌的房门,心想:自己出了一大顿力,什么好处也没捞着。而你汪老头,不仅升了官,还奖了一万两银子。你说你,就不能分给我点儿?贪老头,真抠门!

【二】《赖婚》凌濛初.诗

嫁女须求女婿贤,

贫穷富贵总由天。

姻缘本是前生定,

莫为炎凉轻变迁!

自从答应了完哲笃的婚事,虞夫人的心里就没有踏实过。

汪寿昌一走,她便打算策划着如何赖婚,她来到了西厢看望完哲笃。

听说师母来了,哲笃急忙把她接进书房,分宾主坐定。

虞夫人说:“完盛啊,来此习惯否?照看不周,还请鉴谅!”

哲笃道:“多谢师母关怀,学生不胜感激!”

虞夫人又说“完盛,你安心在此,不必见外,和在家里一样。至于你和小女的亲事,本该早日成婚,但有一事,也许你也知晓——你老师在五年前,已给小女中表联姻了。可现在我又答应了你,一女许两家,总得退一家吧。这不,今天,我已派虞总管去京城她舅家退亲去了,等到有了回音,即可为你和小女成亲。”

这些话,都是虞夫人应付哲笃的。她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当然,虞总管确实是去了京城,但他去京城却不是去退亲的,而是商量舅家能否提前迎娶,去确定结婚日子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完哲笃除了去看望老师,聊一会儿天;就是在自己屋里闷着,或读会儿书。

哲笃心里奇怪:为什么他去老师那里,总也见不到小师妹?心里有点很不是滋味,但也无计可施。

————————————

注释

[1]敕谕

在中国古代,帝令也不全称为“圣旨”。

据《中国圣旨大观》一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令分别称作“命”“令”“政”,直到宋代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

圣旨的开头语也不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历朝历代各有其别:

唐朝时,圣旨开头语多是“门下”两字,因为圣旨一般由当时的门下省审核颁发,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头语便是:“门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绍膺骏命”“朕膺昊天之春命”等词作开头语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出现于圣旨中,始于明朝。

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书记载,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将宫中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彰显其“天子”的合法性,他自称“奉天法祖”,还在手持玉圭上刻了“奉天法祖”四字。后来,为了寻找“奉天承运”的“理论根据”和有力佐证,朱元璋还自撰了《御制记梦》一文,文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梦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人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等情节。自此,朱元璋开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他再颁发圣旨时,便以这八个字作为“开场白”了。后世沿传,便形成了圣旨开头语的固定形式。

而值得一提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断句法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不是时下影视作品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