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书生有多少难听话,你且讲来。”
“是他一派胡言,说了倒惹老夫人生气,又要怪罪我如烟多嘴多舌的。”
“是书生说的,与你不相干,恕你无罪。”
“他骂您老糊涂,老不要脸,老不成人,赖掉婚约,一定是神经错乱……”
“呵!骂得也太过份了!”
“这都是那穷酸说的。他还说你枉为高官夫人,竟然连自己的身份和尊严都不要了,真是忘恩负义,会干出赖婚这样的大丑事,真是枉活人世……老夫人,您听听,这个狂生骂得凶不凶?还左一个赖婚,右一个赖婚,好像赖婚是犯了天条似的。”
虞夫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自己在下人面前又得注意涵养,便喜怒不形于色,仍然和言悦色地说道:“对这种人就让他骂几句也无妨,不必计较。”
“老夫人,您是宽宏大量,我如烟可受不了。我们堂堂虞府,还能让他在我们脸上抹黑?”我就回敬他几句,不能让他欺负我们软弱了。”
“那你对他怎么说?”
“我对他说,你也不要开口赖婚,闭口赖婚的。赖你一次婚,怎么了!赖你一次婚,你就呼天抢地的?看看你一副穷酸相,告诉你吧,我们富贵人家对赖婚是不以为奇的,想赖就赖,想配就配,赛过家常便饭,无须像你似的惊天动地。你也不替自己找个算命的看看,就算你人品长得漂亮,和我家小姐是天生一对,可是你是个穷秀才呀,能配得上我们虞府的千金?我家老夫人对门第要求很高,你家门第如此地低下,你说,门不当,户不对的,怎能相配?等着吧!等你中了状元,做了一品大官,我家老夫人就不会赖婚了,还要好好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哩!老夫人,你看如烟说得对不对?”
虞夫人虽感觉味道不太对,但想读书人闹起别扭来很可能如是说。根本没想到是如烟这个小丫头在瞎编,便又问:“后来呢?”
“后来他说,幸亏他退了强盗,救了我们一家子性命,是我们的大恩人,受恩不报,还赖婚,欺人太甚!我对他说,你不要老是以恩人自居,退贼不光救了我家,也救了你自己。强盗火烧寺院,你不是一样会同归于尽?”
虞夫人听了,连连点头称赞,“如烟,说得好!”
“我说,你这穷酸,白吃白住我们家一个月。老夫人诚心待你,你不知感激,还要死咬住赖婚不放,真是岂有此理!”
“他,怎么说?”
“他说我不过,只说不跟我理论了。说什么赖婚不关我如烟的事,都是老夫人一人赖的。不过,是非自有公论,他要把这件赖婚的事,先到奉元城[指长安城]里,在茶坊酒肆去谈论个遍,取得公道。再到省府衙门去找汪大人,把老夫人赖婚的事告诉他。还说什么,要把这赖婚的经过写个揭贴[1]。老夫人啊,什么叫揭帖,如烟不懂,让他去写好了,读书人除了写写臭文章,没有什么本事。”
虞夫人听罢,吓了一跳。这完盛好厉害,给他这么一宣传,我不是要弄得身败名裂了么!忙说道:“啊哟!如烟,这便如何是好!”
“老夫人别怕,让他去说好了,没有什么了不得,说说又不痛不痒的。反正我们眼不见,则心不烦。穷人知道了,也奈何我们不得,富贵人家知道了,他们也有赖婚的,大家都是家常便饭嘛!”
————————————
注释
[1]揭贴
揭帖是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和公告。
揭帖在唐代以后,是农民起义者向公众进行宣传的一种方式。
最初,农民起义者只知道口头宣传,唐以后逐渐发展到文字宣传。他们经常在街市和公共场所散发预制的宣传品,当时称为“匿名帖子”。
明末农民起义军利用揭帖进行宣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揭帖中有誊写的也有印刷的,类似传单。起义军每到一地都立即用揭帖宣传“免赋”、“均田”等政策,宣传严明的军纪,有时还在揭帖上公布当地豪绅地主的姓名,号召苦主对他们提出控诉,对发动农民支持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起了重要作用。起义军派往敌后的人员,也经常利用揭帖动摇、瓦解敌军,对敌人有很大的精神逼迫作用。这些宣传品在当时起着近似报纸的作用。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