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是谁溪上题情诗(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这纪绪真是个实诚人,他说省一支蜡烛,真就省点一支。第一晚是如此,第九晚、第十晚也是如此。张锦着实有些感动。至于日常情形,除了读书作文而外,纪绪的第一件事,就是散步。

在同学的一百多人中,纪绪很快便混熟了二三十人。每天下午,太阳离山不多高的时候,他便带上张锦由学校门口散步来到附近的人行大路上。遇上那熟悉的同学便一点头,算是过去了。

但有时候遇着调皮点的同学,总会调侃几句:“二位散步啊!”

“散步。”

“你俩咬着尾巴,总在一处呀?”

“你们这群才咬尾巴哩!”

“还别说,你俩还真像是亲弟兄!”

纪绪却道:“我们在此地,熟人很少,只有我俩熟悉一些。所以,外面散步时,不期然而然就走在一起了。”

同学听了这话,有的为之一点头,便不以为然;有的却诡异地一笑,言外之意——你俩不会是同性恋吧!

无论同学们如何议论,他俩都不在乎。每日散步,纪绪照常喊着张锦一起出去,张锦也欣欣然地像个小尾巴似地跟着。

他俩有时谈点先生课余的指示,有时谈点古人的得失,有时谈点他乡的人情风俗。纪绪因话答话,倒也十分风趣得很。

只是每每路过小溪,看着溪上飘流的树叶,张锦便喜欢谈及男女之事。引起不正当的兴趣时,纪绪总是含笑点头,并不作答。张锦对他如此的涵养,非常钦佩。

【一】《周易.系辞上》姬昌.易经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日下午,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

张锦问道:“今天下雨了,你还出去吗?”

“今天就算了吧,天怪冷的!”纪绪放下手中的毛笔,看了看窗外。

“仁兄不会觉得烦闷?”

纪绪走到了张锦那间的窗子下,指着柳树道:“闷又如何?不过因此,我倒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草亭相会,也有两棵大柳树。那时,柳叶还青着呢,不知此时的草亭柳,是否依然青青?”

张锦也来到窗户边,看那柳叶拖了细雨,青得爱人。说道:“这里的柳叶,被书斋笼罩着,便不会黄掉;我想,草亭的柳叶,天寒地冷,就算树叶不黄,恐怕也冻掉了。”

纪绪说:“你我也真是有缘,在杨柳青青的时候相会于草亭,现在同学都说我们像亲生弟兄一样。小弟看来,也的确是如此。我本来就是独生孤儿,你想,我来趟丹徒拜个师,都能遇上你这么好的兄弟。而且,你我有许多地方,又非常地相似。你说,我俩上辈子是否真是兄弟啊?”

“这可说不准!也许,可能是,夫妻?”张锦顽皮地笑道。

纪绪也笑了,“据我看来,多少有一个缘字相引。因此,弟有一句话,考虑再三,还不敢说出来。”

“你我如此地投缘,我兄有什么言语,尽说无妨。”

“我想与仁兄结盟为金兰[1]之好。虽不能说什么祸福共之,至少有一个帮衬,未知我兄对这事意见如何?”

张锦眼看着窗外——那竹叶铺张得像一把伞,雨点落下后格外来的大,而且急速得像一根绳索一般,只是响得滴滴扑扑,这就像击鼓催花……好像告诉人说,帮忙越大,成功越快。于是点头道:“我兄的话,也正合小弟的意思。不知仁兄实在年龄是多少?”

纪绪一比划说道:“今年痴长二十一岁了。草亭上说,仁兄今年刚满十五?”

“正是一十五岁。”

“这样说来,愚兄痴长六岁了。”

张锦两手一拱说:“我敬你为大哥了,不过,我家里有七个哥哥,你比我的七哥还小一岁,你做我的八哥如何?”

纪绪甚是高兴,说道:“太好了,我不但有了个好弟弟,而且还多了七个大哥。”

张锦问:“不知何处结拜?”

纪绪将手一指两株柳树道:“你看,这房间里面很好,百根竹子,两株柳树,表示这结拜前途,正是绿叶蓬勃的日子。”

于是张锦叫程欣进来,将书案扶至正中,焚好了一炉檀香。纪绪和张锦在香案前跪下,对天三拜。

纪张二人起来,张锦又过来一揖说:“八哥,九弟有礼了。”

纪绪以揖相还道:“九弟,八哥有僭了。”

张锦又对书童说:“程欣,你也过来见过八哥。”

程欣对纪绪拜了一拜,说道:“给八相公行礼!”

纪绪说:“都是一家人了,以后不必拘礼。”

程欣高兴道:“我家又多了一位相公,看谁还敢欺负我!”

纪绪欣喜地摸了摸程欣的头,说道:“今天余兴甚豪,回头吃晚饭,你去打些酒来,我与九弟要同饮几杯。”

张锦道:“小弟不善饮,但今天是一桩喜事,稍微尽一两杯吧。”

【二】《梅花喜神谱.欲开八枝》宋伯仁.诗

斗醉石亦醉,无量不及乱;

独醒谁得知,憔悴沧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