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哄笑,“我们唱那一折?”
“‘渔樵问答’怎么样?”
铁公子问:“如何问答,我可不懂。”
纪绪说:“很简单,就是一个人问,一个人答。”
“怎么问?如何答?”
“随便问,也随便答。”
铁公子说:“你给打个样。”
纪绪转身对李甲说:“时弦兄,你用铜萧起个调门。”
李甲取出自己的铜萧便吹奏了起来。
调子一出,侍女们的琴呀,古筝啊,也跟着合奏。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所以,江浙人都会哼唱。
【四】《爱江山更爱美人》小虫.词曲 李丽芬.歌
首先是纪绪先问:“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
谢月朗答:“世世代代都是缘。”
李甲问:“流着相同的血,喝着相同的水。”
杜十娘唱:“这条路漫漫又长远。”
张锦唱:“红花当然配绿叶,这一辈子谁来陪。”
如意唱:“渺渺茫茫来又回。”
徐素素杵了铁公子一下,示意跟他唱了。
铁公子说:“你先问,我来答。”
素素只好先唱:“往日情景再浮现,藕虽断了丝还连。”
铁公子唱道:“轻叹世间事多变迁。”
大家都为铁公子鼓掌。
然后,大家一起合唱:“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儿我的美人哪,西边儿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啊……”
就这样,他们又玩到了黄昏。
纪绪醉了,醉在这湖光山色里;铁公子醉了,醉在这扬州的“琼花露”酒里;李甲醉了,醉在杜十娘的眼波里……
————————————
注释
[1]飞花令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酒令作为酒桌伴侣,一直跟随酒文化发展和演变。在《中国酒令大观》中把酒令分为覆射猜拳类68种;口头文字类348种;骰子类128种;骨(牙)牌类38种;筹子类78种;杂类56种等六大类,总共达到了726种之多。我们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人真会玩!今天就来说说,古代的各色酒令。
(1)藏钩、覆射、猜拳
“藏钩”是中国传统猜物游戏,相传在汉代宫廷中十分流行。“藏钩令”即是由此而来,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
“覆射令”是由“藏钩”游戏发展而来。其基本方法是先分队,然后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在这里,是猜或度量之意;或一人说出一字,以该字隐某物,令对方也以一字射此物。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个“人”字和“窗”字,令宝钗射一物。宝钗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的典故,故射“鸡”,宝钗算射中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瓜子,左右手一实一空,令对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也可用三枚瓜子、两粒花生,叫“三红两白”,随意出一拳让对方猜。先猜单双,后猜几枚,再猜红白,叫作“五子三猜,两手不空”。
猜拳,它是唐代“手势令”的后裔。划拳又作“豁拳”、“豁指头”,它又有“拇战”、“拇阵”的雅称
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清代郎廷极丽《胜饮篇》均有记述。它也是在现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种酒令。
(2)飞花令
还有一种是口头文字类酒令,这种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头吟诗、作对、唱曲、猜谜等行令,故名。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令”就是其中代表。飞花令属雅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女儿令,也是这类酒令的代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函在冯紫英家中吃酒时行的“女儿乐、喜、悲、愁”的令便是。
明清以后,这类酒令发展较快,各种名目层出不穷。清代张潮《下酒物》,即是此类酒令的专著。
(3)玲珑骰子安红豆
骰子便是色子,中国博戏中六博之一,被视为中国博具之祖。相传发明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晋、唐之间,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游戏,是一种“娱酒”器物。晚唐诗人温庭筠曾作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大意是寄托爱情与相思。
骰子类的酒令以骰子为行令工具,故名。此令为唐代酒令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张祜、杜牧《骰子赌酒》联句:“骰子逡巡里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元稹《赠崔元儒》诗:“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白髭须。”即是描写掷骰赌酒的情景。
《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关于骰子的酒令。如书中第108回宝钗过生日,席间行骰子令,鸳鸯当令官。鸳鸯道:“如今用四个骰子掷去,掷不出名儿来的罚一杯,掷出名儿来,每人喝酒的杯数儿掷出来再定。”众人听了道:“这是容易的,我们都随着。”鸳鸯便打点儿。众人叫鸳鸯喝了一杯,就在她身上数起,恰是薛姨妈先掷。薛姨妈便掷了一下,却是四个幺。鸳鸯道:“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纪的喝一杯。”于是,贾母、李婶娘、邢王二夫人都该喝。贾母举杯要喝,鸳鸯道:“这是姨太太掷的,还该姨太太说个曲牌名儿,大家儿接一句《千家诗》。说不出的罚一杯。”
抢红令,也是属于骰子类的酒令,工具是六枚骰子。这一种酒令不拘人数,行令方法是:不论人数,用六枚骰子掷,每人掷一次,每次若得“红四”,则取出,直至六枚“红四”取完为止。每掷一次无“红四”者,罚酒一杯。
(4)叶子酒牌
牌类的酒令,起初是纸牌,称作“叶子”,又叫“叶子酒牌”。这类叶子牌,唐时作酒令牌,亦称作“彩笺”(刘禹锡诗:“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明清时叫“马吊”,牌类酒令的牌具用上了骨牌。
酒令牌在牌、签上有称为酒约的文字,抽到的酒客须依所写,让符合者以规定方式行酒。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被认为是最早的牌类游戏。宋章渊《槁简赘笔》载有唐人的钓鳖令玩法:在一石盘中盛鱼牌四十枚,牌上刻写不同的鱼名及诗句,与筵者用系有红丝线的长竹竿钓起鱼牌,录事据牌上字句施行劝罚。凡一钓而得两牌者,可任择其一。如鱼牌中有“巨鳖”一名,诗文为:“海底仙鳖难比俦,黄金顶上有瀛洲,当时龙伯如何钓,虹作长竿月作钩。”钓到此牌者便可劝新进士一满杯。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便是用骨牌(我们称为“牌九”)行的酒令。此令名为“骨牌离合令”,令官取三张牌,先分别报牌名,受令者须念一句与牌名有联系的诗,然后三张合起来宣牌的名目,受令者亦须念一句相关联的诗,否则罚酒。
部分酒令牌上有花色数,可兼作游戏牌来打牌,例如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一些酒令牌上会有配合插图的题铭,寓有深意,在文学、绘画上颇具价值。酒令牌在元朝有安雅堂觥律。至明清而大盛,不少版画家参与创作,大都取材于市民耳熟能详的小说戏曲,如取自《水浒传》的水浒叶子、西厢酒牌的《西厢记》。明清时还有博古叶子、列仙酒牌、酣酣斋酒牌等酒令牌。至今四川当地还留传叫八仙酒令牌的酒令牌。
(5)筹子酒令
随着时代的推进,酒令的门槛也明显降低。而最具创意的发明,是唐代发明的“筹令”,就是和着文字的筹子,放在筒子里,摇出什么筹就按照上面写的规定饮酒。唐代的酒令筹子的器形是: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古时的筹子一般用竹、木或象牙制成,高档的也有用金银制成的。正面刻令词(四书诗词一句,或花名)反面刻酒约。
筹子类酒令,大都是行的与花有关联的酒令。如:“二十四花风令”、“散花令”、“寻花令”、“司花令”、“花名贯人名令”及其他“访莺莺令”、“名士美人令”等等。筹子类酒令都比较繁杂,这里介绍较为简单的“散花令”:选一年四季之花十二种,分刻十二根筹子上,人数以十三人以下为宜,先拈阄定出“寻花客”。行令方法:席间每人掣一根筹,不可示人,“寻花客”猜某人是什么花,猜中则持该花者饮一杯;猜不中,“寻花者”与持该花筹者猜拳,负者饮酒。
(6)投壶令、曲水流觞
除上述各令因令具不同分类以外的酒令,均归入杂类。如“曲水流觞令”、“击鼓传花令”、“投壶令”、“棋子令”等等。
“投壶令”可谓是酒令中沿袭时间最长的一种。在远古时代,就有一种比赛射箭的酒令形式,叫做“燕射”。到了西周时期这种形式演化成了在场中放一个壶,宾客只用把箭投向壶中即可,没投进的罚酒一杯。后来渐渐发展到对壶的大小形状、投箭人与壶的距离、投箭的长短样式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曲水流觞令”出自魏晋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喜纵情山水,饮酒作乐,他们经常选择一个风景好没人打扰的地方,在水边坐下,派一个人把盛满酒的杯子放到上游,让酒杯慢慢随波流下,当酒漂到你的位置,你可以端酒喝,趁着酒劲作诗!王羲之在这个游戏中,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南北朝时,演变成酒令:在规定时间内,若作不出诗,会受罚。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一种叫“拧酒令儿”的,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