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著人似醉昏难醒(2 / 2)

如果“发”是一座博物馆,那么它展示给当代“时髦”的光头少女会是什么呢?

头发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婴儿刚呱呱落地的时候,毛囊还像甜鼾在梦乡里的花骨朵,可之后呢,它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停地绽放,出落成各种具有风格特色的美丽样子,再后来它也会老去,一头华发说尽人生百味。

发置于人之首,还是展示人体美的关键之处。而古代中国的发型文化多样且绚丽,是中国文化中特殊而精彩的一笔;同样地,其展示的还有中国包纳万象、内涵丰韵的独特审美观。

今日我就带着大家翻开古人历史中女生篇的“发”这一页,读一读她们头上的那些事,看看中国的“发美”。

要认识“发”,首先要弄清楚与它相关的字是怎么写的,怎么读的。而且,人的年龄不同,这字便也大有不同。

鬌,读作【duo】,意思为毛发脱落,儿童剪发时留下的一部分头发,或指头发美好的样子。它代表小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剪发,大概是在其三个月大的时候,家人就会为他或她选好吉日完成这件事,男孩子留囱角,女孩留顶发,或者男孩留左边,女孩留右边。在《礼记》中是这样记载:“三月之末,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

髫,读作【tiáo】,想必大家在读《桃花源记》的时候便已遇到了这个词“黄发垂髫”,这个“髫”字的意思就是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因为“髟”指“(多而长的)头发”,而“召”为“招”省,意为“点手儿招人”。较大一点的孩童头发长了,额头前下垂的头发动起来一颠一颠的,像是打招呼的手,便成了“髫”这个字。此类儿童发式还有总角、羁贯(女为“羁”,男为“贯”)等等。

等到孩子长成少年,则用其他字来形容了,如笄,读作【ji】,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即束发),或插住帽子,这时用“及笄之年”称女子年满十五岁;还有年满二十的男子结发加冠,则被成为“弱冠”“既冠”等。

而接下来要介绍的“髻”,读作【ji】,意思就是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而发髻就是发型的意思,它便是古人所有发型的基本,一切始于这个“髻”。

学完了与“发”相关的字,就来看看各朝代的发型:

(1)先秦时期

在原始社会的阶段,妇女的发型主要有三款,分别是:披发、椎髻(中国最古老的发髻之一)、编发(新时期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编发了)。

在周朝,妇女大都蓄发,将头发梳成髻鬟,并以筓贯之,同时还有梳高髻的习惯,宫廷皇室里的女子为了使造型更美,还会在发髻上加上珠宝、花朵来修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髻更甚流行,而发髻趋势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往后倾,并且介于广大妇女对美的追求,名叫髢(di)的假发也出现了,相当于现代的发片或者假发了。

(2)秦汉时期

在秦朝时期,有不少创新的发髻造型,比如望仙九鬟髻、凌云髻、垂云髻和神仙髻。而部分发髻造型的设计是有寓意的。例如,望仙九鬟髻,其在贵族女子中盛行,鬟意味环形发髻,九鬟便意味着环环相扣,以多为贵。

到了汉朝,作为中国史上有名的大一统的朝代,此时妇女的发式造型得到了空前发展,不过主要还是皇室贵族推动的,普通妇女还是素簪贯发,大都是“锥髻”;并且汉代妇女多喜爱从髻中留一小绺头发,下垂于颅后,名为“垂髯”。

在宫中呢,女子则大多留高髻,无论妃嫔或宫女。其他有名号的造型也十分多,如反绾警、惊鹄髻、花钗大髻、三环髻、四起大髻、欣愁髻、飞仙髻、九环髻、迎春髻、垂云髻、堕马髻等。

而平时我们看以汉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大多会留意到女性角色常以一种看似垂发实际在髻尾留髾或结辫的发型出场,那么这款发髻的名字就叫做分髾髻。

但总体看秦汉二代,平髻才是普通人较为流行的发型,其他的高髻等时尚造型大多出现在贵族之中。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女子们的发型可以说是更加多样,也更加注重雕饰,比较著名的款式是灵蛇鬓、飞天鬓、云鬓、十字髻等。

飞天鬓,就是把头发集中在头顶,分成几股,然后绾成圆环,高耸在上。这是在南朝刘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发式。

灵蛇鬓,则如其名,发髻就像蛇的身体一样扭曲盘旋,灵动多变。

云鬓是魏晋南北朝妇女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发式,就是把鬓发梳理成薄薄一片,如蝉翼般给人飘荡空灵的美感。

这个时期的发型还受到了西域少数民族和佛教的影响,出现了单环髻、双环髻和上文提到的飞天髻等。

(4)隋唐时期

在这个阶段,可以说古代妇女的发型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有继承前代的传统,又不断标新立异。发型从隋朝到唐朝,则是从平顶式日渐便“高耸”,形式越来越丰富。

时代的昌盛,发式也繁多:乐游髻、归顺髻、百合髻、愁来髻、盘桓髻、惊鹄髻、抛家髻、长乐髻、高髻、义髻、锥髻、囚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高髻、乐游髻、半翻髻、花髻、螺髻(因受佛教影响而出现的发髻)……

并且耳旁的鬓和不同发髻式样联系在一起,让鬓角变化厚薄不一、疏密有致,因此形成了一种鬓饰,如蝉鬓、云鬓、雪鬓、轻鬓、圆鬓。

今天单独讲讲这个美丽的花髻,它是高髻中的一种造型,顾名思义,是以各种花饰装点于自己的头发上,显得即娇媚又可爱,可以展示“少女心”,同时也可以拥有女人味。

(5)宋朝时期

宋朝妇女的发型大多继承晚唐五代遗风,且以高髻为尚。虽说如此,但宋朝作为中国文化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做头发”也不会随随便便。

此时的女子皆高冠长梳,其中一款高髻更是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标志——朝天髻,她们争相梳高头发,发量不够的就接假发,为此当时的集市里还出现了专门接假发的店呢。

可以想象,当时经济繁盛,市井生活热闹,梳着精心打扮的发型的女子走在街上,展示自己的音容笑貌,怎叫人不动心。当然,除了这款朝天髻,还有花髻、同心髻、芭蕉髻、包髻等等。

(6)元朝时期

这个时期由蒙古人统治,但汉人的发型大多还是延续前制,少有变化。只是蒙古人保留他们独有的造型,其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个斗笠。(此为男子造型)这款发型较为奇葩,不甚好看罢。女性的发型也是多有民族风,便不赘述。

(7)明清时期

明朝统治开始,便十分注重对汉文化的保护,在发型这方面便是秉承“上乘周汉,下起唐宋”的原则。元朝少数民族的发型大大减少,发髻造型便继续乘风破浪,出现了桃心髻及其变种、仿汉代堕马髻等新款式。

而“桃心髻”是当年流行的发式,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梳的就是“桃心髻”。妇女首先要将发髻梳理成扁圆形,然后在髻顶饰以花朵。这款发型不断变化衍生,此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要将发髻梳高,其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发饰。

到了清朝,介于其是少数民族统治,导致清朝发型较为复杂。

今天,主要以宫廷女子的造型来进行说明:

清朝前期,旗人女子的造型大多是包头、盘头,到了中期和后期才出现我们熟悉的像“一字头”“两把头”“旗头”这样的宫廷造型。

一字头,顾名思义,当然是有“一”这个形状,较为扁平,是模仿了玉器“如意”的形状。

而两把头,它的梳法是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这样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然后辅以一些小发饰,整体看上去端庄洁净,给人一种温婉而严丽的感觉。

旗头,其有个别名,叫“大拉翅”,为慈禧太后发明,常见的大拉翅是扇面状的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头围大小的圆箍。其以铁丝做架,布袼褙(浆糊粘合起来的多层布)做胎,表面包裹黑色缎子或绒布,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而这便是影视剧里最常见的清宫发型了。

(8)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知识分子们西学东渐,追求科学真知,而发型便是代表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了。在这个年代,妇女得到较大程度的解放,她们多半留有一撮式、一字式(齐耳短发+齐刘海)、梨花式(偏分齐耳短发)、倒扇形(齐耳短发+扇形刘海)等等的发型,有的甚至也出现了搭配旗袍的卷发,能展示女子聪明伶俐的可爱样子和成熟的女人味。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