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统治阶级由于把文化水准较高的汉族文人排斥在政权的要路之外,使其社会基础非常狭窄和脆弱,而民族偏见和歧视又造成元朝统治者始终把蒙古贵族放在最高地位,对汉人及南人等级压迫极为严重,形成孤立而缺少革新的局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在封建体制下,吏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吏的素质,同时也依赖法令的完善和执行时的严驰与否。由于元朝统治者固有的民族偏见,他们均从民族特权和严加防范的基本政策出发,使蒙古人、色目人占据各地要津,然而他们中很大部分人不熟汉语,不通文墨,多靠差印、画押来处理公务。因此愈是缺少文化的权贵愈易腐败,特别是到元朝后期,贪污横行,民间歌谣称:“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加之成宗后,皇帝更换频繁,宫廷内部争斗不断,厚赐诸王、滥发纸币,又使财政枯竭,正如至顺元年七月中书省臣言:“近岁帑廪虚空,其费有五:曰赏赐,曰作佛事,曰创置衙门,曰滥冒支请,曰续增卫士鹰坊。”时人针砭时弊地指出:“今天下郡邑被灾者众,国家经费若此之繁,帑藏空虚,生民凋瘵,此政更新百废之时。宜遵世祖成宪,汰冗滥蚕食之人,罢土木不急之役,事有不便者,咸厘正之。如此,则天灾可弭,祯祥可致。不然,将恐因循苟且,其弊渐深,治乱之由,自此而分矣。”
但这时的朝廷已是腐败至极,从各地征来作为军需的物资,贪官从中渔猎,如至顺元年九月,御史台臣劾奏:“四川行省参政马,发粮六千石饷云南军,中道辄还,预借俸钞一十九锭以娶妾。”
统治阶级内部权贵的极端奢侈腐朽和矛盾重重,使各族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固然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因而一旦时机成熟或反抗组织出现,便形成燎原之势的反抗运动。
乌撒、乌蒙、东川、芒部、罗罗斯均为彝族土官统治地区,由禄余和撒加伯领导并涉及乌蒙、东川等地的彝族起义,表面上是响应蒙古诸王秃坚、伯忽之乱,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是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之间的一次较量。元朝在全国范围建立行省,推行土官制度,推动了土官统治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与占有当地土地和人民,即“世有其土,世长其民”的土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把进入这一区域的元王朝封建势力排挤出去,于是在秃坚、伯忽的煽动下联合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杀官吏,毁治所,迫使朝廷调动各省军队和大量军需物资,经过4年苦战,最终以封建领主制的失败而告终。
再者,在镇压秃坚叛乱和禄余土官的反抗中,朝廷调动了浙江、湖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数十万军队,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供应,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由于朝廷征调动了大量的粮和钞作为军需,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各地饥荒不断。导致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让皇帝和朝廷头痛不已。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