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又是凉风暮雨天(2 / 2)

“亲你啦?”

“呀~你说什么呀!”淑娴羞得要命,“他看了一眼。”

“然后呢?”

“又看了一眼。”

“再往后呢?”

“还不够呀?!他都看我三眼了。”

淑娴把清婉说的有些蒙,问道:“看了三眼,怎么了?”

“不就会,生小孩了么?”

清婉忽然醒悟过来,嬉笑道:“原来,妹妹是个‘婚萌’呀,出嫁前,我二姑没有教你?”

“教了,她说,新婚之夜,把喜帕垫在屁股底下,第二天交给老婆婆……”

“没教你如何受孕?”

淑娴又羞涩起来,说道:“这还用教么…不是让男人…多看两眼…就怀孕了么……”

“怪不得,你总不让别人看你呢!只要看见男人瞅你,你就赶紧低下头回避。原以为你是怕羞,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你是怕怀孕呀!”清婉笑得都岔了气,“看两眼,就能怀孕?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说罢,清婉便出了闺房。

看到清婉笑得满脸绯红,担心焦虑的于湉放下心来,问道:“婉儿,你笑什么?”

“我笑我表妹。”清婉说着,把于湉拉到了一边,嘀咕了起来。

知道了女儿哭泣的原因,于湉是又好气又好笑。她来到了孙理的身边,骂道:“你这傻小子,让我女儿背了如此大的黑锅……本想让淑娴在娘家休息两天,歇歇身子……你可倒好,原封不动地给我送了回来……行了,我也不让闺女在家多待了,等你吃好了酒席,赶快带着淑娴回家……等办妥了事情,你再带她回来……”

听于湉笑骂唠叨了一番,揭傒斯大体明白外甥女的哭因了,便道:“你骂孩子又有什么用?让女婿今晚就带着闺女回去,他们还是不会呀!”揭傒斯干了一杯酒,捋着一下胡须说道,“这都是你们这些做父母的不是!”

于湉问:“我们做错了什么?”

“孩子们不懂房事,难道不是父母的错?”

“这还用教么,都是识字贤文的人儿。”

“呵,越是读书识字的人,对那性事越是一窍不通,他们往往把‘含情脉脉’或‘亲个嘴儿’,就当成可以受孕了……”

清婉忍不住“噗嗤”一声,又赶紧捂住了嘴,羞色可餐地望着修染。

揭傒斯接着说道:“你今晚也别忙着让闺女回去,在娘家住一晚,这也是老规矩。借着今晚的空暇,你把夫妻这点事儿,跟女儿说个清楚。”

于湉把嘴一撇,说道:“我可不会说,羞人答答的,要说你说去……”

“你这叫什么话?!”

清婉赶紧说:“大姑父,待会儿,我告诉娴儿妹妹就行。”

揭傒斯点了点头,说道:“闺蜜之间谈论这事,更为妥当。”

于湉更是高兴,说:“婉儿呀,你可帮了二姑大忙了。干脆,你今晚也不要走了,就住二姑家,晚上好好陪陪我那不争气的女儿。”

清婉是求之不得,她正想借此机会和修染聊一聊以后的打算,便高兴地应诺下来,“好吧,二姑,我这就去喊淑娴妹妹先过来吃饭。”

见清婉出了客厅的门,揭傒斯又喝了一杯酒,蒙了蒙脸儿,说道:“贤婿呀,你都二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至今还不懂房事?你的家人没有教么?”

孙理摇了摇头。

揭傒斯又问:“你祖父,也没给你看过什么,什么‘春宫图’之类的东西?”

“什么‘春宫图’?”孙理一脸茫然。

揭傒斯看孙理什么也不懂,便道:“孙知之,这个老夫子啊,只知道教育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之,知之……我看,他是什么也不知之……岂不知,那‘房事’,是世上最为神圣的事情?那是传宗接代的必要条件,他怎能以污秽之词而让子孙避之呢?”他又捋了一下胡须,说道,“我本可以今晚跟你说个透彻,但我们汉人,有个老规矩,女婿是不能留宿岳父家的[2]。所以,你回去问问你的贴身丫鬟,她应该什么都懂的……”

————————————

注释

[1]回门

回门是指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新婚夫妇新婚的第三天回岳父母家,对于新娘来说,则是初为人妇后回到自己的娘家。也有地方在新婚后第二天去娘家,如湖南大部分地区。

(1)基本含义

回门又称“归宁”,亦即“回娘家”,汉民族婚姻风俗。

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时,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后世经过演变,名称和风俗也大不相同。如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

回门的时间各地也不一样,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

回门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夫妇二人双双对对,参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这时的新郎见到岳父岳母,就应改口为爸爸、妈妈,也让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满之意。岳家还要设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亲戚还要闹女婿。当然,此时的新女婿还是要献给岳父母“回门礼”、“回门钱”,并根据各地不同,带上不同的礼品——有的带一只公鸡,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带上些肉、鸡蛋、面等物。到了女方家,还要住几天方可返回。而更常见的还是奉橘子、苹果、香蕉、酒等,样式多不固定,但切忌回门礼为单,必须是双数,意为夫妻成双,合好百年,单数则不吉利。等过第一个春节,新郎还要偕妻子带礼品正月初二(有的地方初三)去给岳父岳母“拜新年”,长辈一般都设宴款待,并在返家时给新人赏钱。

(2)回门的准备

回门礼: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烟酒糖果等。

回门装:新娘穿得服装就是回门装。

回门宴: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的恩赐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搅面礼:要说“搅面礼”先说“挂门帘”,挂门帘是传统民间婚姻风俗,流行于鲁西南及周边地区。

结婚日,新郎新娘进新房后,新娘的弟弟拿出一条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是红色或粉红色,帘上绣鸳鸯或秀山奇峰。男家用红纸包钱送给新娘的弟弟,称“送喜钱”。弟弟拿到“送喜钱”要把钱的多少告诉新娘的父亲,“送喜钱”和下面的“搅面礼”有关。

“搅面礼”为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

当宴席进行到最后时,岳父亲自将面条(一大碗面条上放两个荷包蛋)端到新女婿面前让其品尝。刚端到女婿面前时,女婿先接过面放到饭桌上不能吃,然后用筷子在碗里搅拌面条。无论岳父怎么劝,女婿就是不吃。岳父见新女婿不吃面,便会离开。此时,新女婿啥也不做,就等岳父回来。不一会儿,岳父会拿这一个包好的红包(里面包的钱和送喜钱一样多)过来放到饭桌上,让女婿吃面,女婿啥都不必说继续搅面。岳父见女婿嫌红包小了,便再次离开,女婿继续等。

等岳父回来手里又拿一个红包(里面的钱和上次一样多或翻倍)放到女婿面前时,新女婿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象征似的吃一口碗里的面条,并将两个荷包蛋吃掉,完成“搅面礼”。另一个选择是继续搅面条,让岳父继续加钱(每次红包的钱不能低于上次红包里的钱,若是增加,必须翻倍)。周而复始,一直到新女婿满意吃面为止。

现今“搅面礼”一般来回二次结束,有个象征,仪式就算结束了。当然,“搅面礼”也有按老传统,一搅一个下午不停的,过去有搅走岳父家一头驴才作罢一说(意思是说,从岳父家拿走相当多的财富)。现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认为东西早晚都是女儿的,不如为女儿撑个“面子”,提前会给女婿买房子、汽车等贵重礼物。

(3)回门风俗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新郎新娘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随着时代的前进,各地的婚姻礼仪不仅由繁趋简,而且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迷信的、丑陋的陈规旧俗从婚礼中消失了,一些健康、活泼的新风尚逐渐推广开来。国家倡导节俭办婚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等新的嫁娶形式。

(4)回门的意义

第一是感恩。

女方家的父母辛辛苦苦将女儿养大,到了可以工作赚钱报答父母的时候,却让你给娶走了。这次回门,女婿难道不应该对女方的父母表示感谢嘛!作为女孩,回家也是为了感谢自己的父母辛苦养大自己。以后呢,也就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只能是想念了。

第二是认门。

这一点在我们现代已经不适用了,现在的女婿进岳父家的门,比儿子还熟。但对古人来说,那时的男女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双方是没有见过面,一般所有的事情都是媒婆以及父母处理好的。因此,作为女婿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丈母娘家在哪儿,可是没结婚的时候可以这样,结了婚可是一个女婿半个儿,至少得知道丈母娘家在哪里吧!

第三是让新娘回家休息。

回门的新婚夫妻是不可以睡在一起的。因古代女子刚结婚,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个女人,加上丈夫又年轻力盛,女孩的父母担心女孩承受不住那样的痛,因此就有了这个习俗,将女孩接到家里,可以给女孩休息的时间。现在的女孩,嗨!!!

再一个新媳妇回门,可以在娘家偷懒睡懒觉,但是在婆家却不能这样。现在的女孩,是婆婆伺候媳妇,给媳妇洗衣做饭,新媳妇在婆家比在娘家还舒坦,最起码少了一些母亲的唠叨……

(5)俗话说:“女婿上床,家败人亡。”

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女婿跟着妻子回门,一般是不能留宿的,就算万不得已要留宿,男女双方也绝不能在一个房间睡觉,要么女婿和老丈人住一起,要么睡客厅,或者跟小舅子住一起。总之,夫妻俩是不能住在一起的,为什么呢?

俗话说:“女婿上床,家败人亡”,当然这句话放到现在,显然有些夸张了。

不过,大多数农村人还是觉得: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特别是在古代,这种思想更为严重,要知道古时女子出嫁后,连姓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张夫人,李王氏。

古时的女子,大都住在二层的阁楼里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女子认识了不适合的男人,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古人认为女子本来就不是自己家的人,就算没有嫁人也不能占用自己家里的土地,也就是脚不能挨地,所以只能住在不着地的阁楼里。因此古时的女子出嫁,还有一种叫法就是“出阁”。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时,人们总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女子是别人家的人,因此已经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是不能在娘家“行房”的。娘家人会觉得这事很晦气,特别是家里还有没结婚的男子,那就更不能允许有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古人觉得这样会对家里的男丁不好。

虽然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归根到底女婿是“外姓人”,因此家里怎能允许一个“外姓人”随意过夜呢?更何况在古人眼中,床只有自家人才能睡,毕竟人的一生大半时间都会在床上度过,就像随身物品一样,是不会让外人轻易使用的。

不过有一种情况,女婿是可以在女方家随意住的,那就是上门女婿。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以前的上门女婿入赘时需要改成女方的姓,还需要村里有威望的长辈见证,当面写下文书,就像卖身契一样,只要一入赘,女婿也就相等于儿子了,也就成了自家人,当然是可以在女方家里随意住宿的。

房子一般是比较私密的空间,里面只能容纳下一家人,就连动物也是一样,一个鸟窝是绝对不允许其它鸟飞进来随意住的,因此房子还有另一种叫法,那就是“爱巢”,想象一下,自己的“爱巢”怎么可能让外人随意使用呢?

还有一句古语说:“宁可给人停丧,不可给人成双。”意思就是说,宁可在家里给别人提供停丧的地方,也不能让外姓情侣在自家成对成双,人们觉得这样就会带走自己家的好运,甚至还会导致自己家的男丁娶不到媳妇,从而成为光棍。

由此才有了那句:“女婿上床,家败人亡”的说法,就连女儿也不能占用自己家的土地,只能住在阁楼上,更何况是女婿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和女婿都是外人,或者说是“外姓人”,因此家里是决不允许“外姓夫妻”随意居住的。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踏乡记之叹流水兮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