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说:“待会儿,玉皇来了,见了你们几个酒鬼,岂不掉头就走?!”
友乾把食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今儿接玉皇,只说好听的。”说罢,一饮而尽。
见大家拾起筷子夹菜,暮羽说道:“三姑,我爹送你的那只青花瓷[1]大瓶,昨天让杰克哥哥给你摔碎了。”
“什么?”于璐一下子又站了起来,朝着杰克逊瞪起了眼,“怪不得,我一直没看见我那只大花瓶呢,那可是用西域的颜料烧制的,很贵,很贵……我本以为,你们给放到别的屋子去了……”
友乾拉了于璐一把,说道:“今儿,接玉皇,谨言慎行,谨言慎行!”说着,又领着大家喝酒。
杰克逊转头问纪绪,“不是说好了,是你摔的吗?”
纪绪重复着友乾的话:“今儿,接玉皇,不能撒谎,不能撒谎。”
大家又干了一杯。
暮羽问:“杰克哥哥,我听三姑父说,你就是卖这种青花瓷颜料的?”
杰克逊说:“是啊!这所有的青花瓷颜料,都是我从大秦的萨马拉地区和德黑兰地区进口过来的。”这些说辞,都是友乾与杰克逊提前对好的台词。
暮羽问:“为什么要从大秦进?”
杰克逊说:“因为我们内地的钴料低铁高锰杂质又多,绘制瓷器发色不如大秦的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浓翠鲜亮,所以上等的蓝料必须进口。”
暮羽又问:“那你是怎么用蓝颜料,把自己的眼睛弄成青花瓷的?”
“这,这,这,”杰克逊答不上来,提前又没准备这样的问题,只好答非所问,“我也没注意呀!”又转头问身边的纪绪,“我的眼珠,是青花瓷的吗?”
“当然是啦!”纪绪一边端详一边赞叹,“还别说,你这进口颜料的亮度就是好,瓦蓝瓦蓝的,着实好看!”
“杰克哥哥,”暮羽说,“是不是,你倒弄颜料的时候,忘了洗手,拿起馒头来就吃,把手上的染料也吃进了肚子,导致自己的眼睛变成了蓝色……”
杰克逊一拍手说道:“太对了,就是这个原因!”他松了一口气,端起了酒杯说,“来,喝酒吧!”
大家又喝了第三杯酒。
杰克逊拾起了筷子想夹那豆腐吃,可他那技术,怎夹得起来。
清婉便吩咐采婗说:“你给杰克逊上一把调羹吧。”
采婗去厨房找来一把小勺子递给了杰克逊。
杰克逊接过了汤匙,挖着豆腐吃得很欢,“这多好,用筷子吃豆腐,可真急死人。”
暮羽就坐在了杰克逊的身边,他盯着杰克逊拿勺子的大手,看着上面那层密密的汗毛黄突突的,总感觉他好像没有洗干净手;杰克逊又低头喝碗里的豆腐汤,暮羽猛然瞅见他满头的金发,恍然醒悟:“杰克哥哥,你上完厕所总不洗手吧!”
杰克逊停止了喝汤,歪头问了句,“何以见得?”
暮羽道:“你不见,你的头发都成了黄色?”
杰克逊辩解说:“我的头发,可不是吃屎吃的!”
纪绪把刚刚喝进嘴里的豆腐汤全又喷了出来,转头捂着个嘴,光笑去了。
杰克逊显然有些冤枉,说道:“我这黄头发,一生下来就这样,这是随我的父亲……”
暮羽说:“可能是,令尊小的时候,吃过屎?”
于璐用筷子敲着桌子说:“哎,哎,哎,吃饭呢~,什么屎呀,尿的……”又转身对笑得岔了气的纪绪说,“先生呀,你可得好好管教你的学生了,怎么说话如此没有规矩……”
————————————
注释
[1]青花瓷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青花瓷,不论是进口料绘画的至正型,还是国产料的延祐型,首要都是外销瓷。进口料元青花首要销往中亚、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国产料的元青花首要销往东亚、东南亚一带。过去有人以为龙纹元青花是皇室用瓷,现在从海底沉船中出水的元青花瓷中,不只有大量进口料青花瓷,并且还有不少龙纹青花瓷。例如,海南岛出水,近年红海、苏丹出水以及东非和肯尼亚发现的龙纹玉壶春瓶等等。
(1)苏勃尼青
元青花瓷的颜料,以苏勃尼青最为美丽,这是一种极为纯正而又个性突出的颜料(或译作苏麻离青),用它描绘出的青花瓷器,因有鲜明、大方、潇洒、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喜爱。苏勃尼青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的一种矿物质钴料。其具体地点: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元代至正年景德镇有幸用到此料,但到明朝宣德年后至成化年前期便用尽绝迹了。即使今天到产地考察,那里的人多会露出无可奈何的语气告诉你:“早就没了”。比如在伊朗,现在只能看到被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苏勃尼青不过为一个梦。
元代至正年间,即苏勃尼青来到中国,也绝非易事,途径至今尚不得知。苏勃尼青在元代至正年后,被专门用于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但以用在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类似最华丽的衣彩披在了最好的模特身上,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由于当时的生产者条件不同,所以存在着所加工器物的颜料中含苏勃尼青料多与少的问题。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淡一些,或在苏勃尼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然后在存在着差异(如炉内位置不同等等)的炉窑里烧制出来,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两只是一样的原因。
苏勃尼青料的基色为正蓝色,内含紫意。烧成后,不同于任何国产钴料效果。从鉴别的角度看,则呈现以下特征:
no1.蓝色颗粒质地较粗(大于国产钴料颗粒),显厚实。
no2.晕散明显,有向釉外表涨出感(属大颗粒晕散,图案边缘更重。淡者或掺入国产料者此现象变弱)。
no3.有浓淡色阶和层次。
no4.蓝中含紫(分多、少、很少)。
no5.多有凝聚为黑色的大颗粒晕散状条形流散、斑状流散、积青点等(若掺入国产料,还会在积青斑或流散等处微现带绿意的点点浸染)。
no6.积青处偶有黑、黑灰、灰并略带褐色的结晶斑(铁斑),呈条、点、丝散等状。多为小、极小斑,有的需放大镜观察(和含锰成份多的国产钴料及混合料斑色不同,凡掺入国产料者斑易出现锡光,特别是明永乐、宣德时)。或只有积青点而无结晶斑。
no7.适于描绘花卉,能呈现出潇洒、奔放、粗犷、饱满、大气之特点。
no8.颜色以正蓝、紫蓝、青蓝、翠蓝(宝石蓝)、黑蓝为多。不包括灰蓝(国产料或混合料)。每种蓝均有深浅并含不等量紫色。浓者青色艳丽耀眼,淡者青色雅稚柔和。以青蓝最珍稀为至上者,以呈色越黑为效果越差者。正蓝如伦敦佳士得拍卖的“鬼谷下山”大罐、上海博物馆的缠枝牡丹纹大罐。紫蓝如河北博物馆的八棱梅瓶、辽宁博物馆的八棱罐、江西高安的梅瓶。深紫如山西博物院的缠枝牡丹纹大罐。过紫如伊朗、伊拉克保存的一些称紫罗兰色的大盘。青蓝如南京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浅青蓝也叫牛仔兰如包头博物馆的缠枝牡丹纹大罐等等。这些并不代表苏勃尼青料呈色的全部,只为部分色别而已。
特别是苏勃尼青料晕散,描绘难度极大,即使古人也绝非敢以如此昂贵之颜料轻易为之。凡作画,必求以娴熟、连贯、一笔划之大技巧一气呵成,否则将成一片涂鸦。成功之画往往也是后人无法效仿者。所以此料非同一般,具有拒绝低水平者介入操作的高门槛特点。
另外在烧制中不注意,则此料会变黑甚至全黑。这就要靠瓷工的本事。一句话来概括,苏勃尼青料为蓝中带紫、浓中有黑、晕散明显、或深或浅之物……远观效果最好。从目前所发现器物看,以混合料和国产料者为多见,以苏勃尼青料为主乃至全部者较少见故而极珍贵(画得好者)。
(2)元青花瓷的釉质很独特,现在所见有三种:青白釉、青花白釉、枢府釉。
no1.青白釉
此釉为景德镇宋代湖田窑工艺之延续,是元青花瓷当中最不好仿的一种釉。
特点:一是釉层厚,经常在口沿或底部有积釉,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厚薄不等现象。此釉在烧制中流动性很差,这和现代釉流动性极好形成反差。二是呈湖蓝色或湖绿色,均有深浅,其釉近观即2尺以内呈通透水亮,并具乳质感,釉特厚处(一般于足底釉层更显厚)有半失透或失透感,蓝艳含翠,十分悦眼。
no2.青花白釉
特点:一是胎釉结合度极好,不易看出釉质厚薄来,似为一体。
适当距离下(离开1米左右)玉质感在诸釉质中最强,白中少有青,更多地反射出白玉般的温润感觉。
no3.枢府釉
特点:一是白中微带青(微蓝和绿意),不论浓淡遮盖力极强;二是乳质感和玉质感均强;三是釉层厚薄在前二者中间,即不厚不薄。
这三种釉中前二种的仿制难度由于太大,使现代仿已经无任何空隙可钻,现代仿主要针对第三种,于景德镇可见,但也无法达到元代本质。其表现:一是釉质流动感太强,导致釉层太薄;二是油亮感太强;三是细观颜色不自然。
元青花瓷特征的唯一性虽然无法仿制,但也并非这些特征在每一件器物上都能表现得十分充分。因当时的制作和窑口差异,使元青花瓷器物之间存在着各自差异。有的器物特征表现得十分充分,有的器物表现得较弱。表现充分者,其釉质、颜料、胎土、绘画、造型等均令人满意;表现不充分者,往往缺乏某些特征令人费解。比如:凝聚斑不明显、串珠现象不明显、火石红现象不明显、麻仓土胎不明显、手工制胎不明显等等。还有的是因使用国产料或回青料,对其特征不太了解,使表现不充分者不能得到及时确认,甚至遭冷遇。(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