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婉却道:“那本就是我娘家的家产,怎么,现在小主人带着他的老师和同学去自己的房子里洗一洗澡,还有什么不妥么!”
纪绪又问:“你家的?”
清婉道:“是啊!想当年,我家大姑出嫁的时候,这处院落作为陪嫁就到了揭家的名下。”
杰克逊一听,又瞪起了眼睛,问道:“怎么,你们这儿,女子嫁人,都这么多的嫁妆吗?”
“怎能都这么多,”清婉告诉他说,“这陪嫁呀,只有嫡女才有。”
杰克逊问:“嫡女是什么?”
“就是正妻生的女儿,妾生的,叫庶女。”
“庶女没有陪嫁吗?”
“庶女哪来的陪嫁。”
“同样都是女儿,为何不给庶女也陪上点儿?”
“那还不把我爹给赔光了。”清婉道,“再说了,庶女,本身就是陪嫁!”
看到杰克逊被清婉说的有些糊涂,纪绪就告诉他说:“杰克逊,你可听过‘媵婚制’?”
杰克逊摇了摇头,“没有。”
“你不是研究中国文化么,怎么连这都不知道。”纪绪又问,“三妻四妾呢?”
“这我知道!”杰克逊高兴地说,“就是三个大老婆,四个小老婆,一共七个老婆……”
清婉指着在座的男人说道:“你们这些男人呀,怎就不嫌麻烦呢?要那么多的老婆,不烦乱么!”
杰克逊说:“不乱,我们那里,一个礼拜正好七天,一天一个,一点儿也不乱……”
清婉白了杰克逊一眼道:“杰克逊,你要是再当着姐姐的面胡说八道,我就不给你保媒了。”
杰克逊赶紧用手捂住嘴巴。
纪绪笑了笑,对杰克逊说:“媵婚制是在周王朝时期,嫡女出嫁,庶女作为陪嫁一同嫁给这个男人。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男权社会的性质却并未改变,所以人们虽然不再提及媵妾制,但一夫一妻多妾制还是一直的存在,这其中难免有媵妾制的影子在里面的。”
“姊妹两人嫁同一个男人?”杰克逊想想都感到高兴。
清婉再一次地警告大家说:“你们在座的各位,就不要奢望了,这只有王公贵胄才有的福利。”
“噢,这样呀!”杰克逊道,“虽然不能娶到她姊妹二人,但能有一份不菲的陪嫁,也是很好!”
清婉想给杰克逊介绍的是自家二妹,不过她二妹是庶出,哪有什么陪嫁。便问:“杰克逊,你很看重这份陪嫁么?”
杰克逊还真看重这份家业,因为他在京城里,既没有太多的钱财,也没有自己的住房,结婚后,他与媳妇住哪儿?
但当他的目光对上清婉那不屑的眼神时,便立即改口道:“记得绿衣大食[指埃及]国的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曾经说过——靠妻子的嫁妆发财的男人,等于出卖自己。”
谁知一直不大说话的甄有才,此时却开了口,“哎,哎,哎,杰克逊,你说谁呢!谁出卖自己了?我卖什么了?”
杰克逊又是一脸的无辜,“我没说你呀!”
纪绪、清婉和友乾都笑个不停。
友乾道:“在中国的社会,你说话要特别的小心谨慎!否则,你一开口就要惹麻烦!因为你说的事情,不一定会牵扯着谁……”友乾站起身来,“你们接着吃,我已经饱了……”说罢,就离开了餐厅。
————————————
注释
【1】澡堂
中国的澡堂,悠远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当时气候骤冷,而“地暖”还不够普及,遂公共浴室就有了初露。在当时,公共浴池称之为“温室”,由僧人沿用,后传入上层权贵,由权贵过冬取暖享受之用。
(1)古代公共浴堂的起源
古代佛教有种教义,名唤沐浴更衣。当时的沐浴更衣,是在每日的早晨。古代由于僧人众多,就有了“温室”一说,意指僧徒宽丈十余大池,在当时,佛教僧人沐浴寓意为“去七病、得七福”。
此后的僧侣们就有了浴室院,以证“身心无垢”一说,这在《礼记.儒行》有过提及。其中最颇负盛名的提及,当属唐代僧人义净,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及过印度浴堂,遂传至中土大唐,后李世民为方便取乐,还命令宫内修建过,并与武则天沐浴。这其中的乐趣,可能也就此二人能自知吧,这也是为何唐朝时期,佛教空前盛况的原因。
崇宁二年的北宋僧人也曾提过浴堂之事:“入浴之法,老宿上堂,后生下堂,各具净巾浴具,不得裸露无惭,高声笑语,敲磕桶杓,涕唾污秽……”
起初,浴堂仅限对内,由于文化的宣扬,北宋的佛教渐渐有了对外开放的先例,也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浴堂不再是权贵在某处享受的特例,而成为百姓经常沐浴的场所。
(2)宋代的公共浴室以京师汴梁最具规模
京城的浴堂,在当时称之为“浴肆”,不仅用作洗涤身体、身心,洗后更带香薰,因此还称之为“香水行”。
为何如此?因为南宋时期香水过于普遍,据《都城纪胜》谈及:“市肆谓之行,又有异名者,如七宝谓之古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宋代盛行公共浴堂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宋代煤的开发。在当时,煤炭称之石炭,由于火力比柴草更持久、成本低,遂就让浴堂有了兴盛之相。宋仁宗嘉祐年间,全城浴堂还发展至40余家温泉公共浴堂。
浴堂从宋代开始广为普及,到了元代到达顶峰,例如《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七月,忽必烈曾在京城,造温石浴室及更衣殿。”
清朝时期的《七修类稿.义理类》:“混堂,天下有之,杭最下焉。”
在当时,苏州浴堂最为知名,因此该书还曾这样提及过:“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
日本的公共澡堂是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只是,日本的澡堂,个人感觉更污秽,但去的人最多,不似当代中国的公共浴室。
【2】感冒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
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一“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这“感风”就是感受到了风寒,意思是说受到了六淫之首的“风”的侵袭,身体不适,故需要外宿。太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者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在西医中,也有commen cold的医名,被中文翻译成“普通感冒”,这大概是取其轻微感受风寒的意思。至此,感冒这个词就成中西同用的病名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