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蓼茸蒿笋试春盘(2 / 2)

杰克逊道:“我不是怕,我们里面有蒙古人么!”

“有,也是纪公子,我们这些人当中只有他是双趾甲。”友乾笑着摇了摇头,“就你这智力呀,还出来混……”

“哪有那么多蒙古人,”纪绪说,“甄叔与我都是四川人,仅仅成都一城,就屠杀了我们至少140万人。”

杰克逊问:“他们为何如此地嗜杀?”

“无非想统治世界。”

“先生,若是成吉思汗或者忽必烈活着,他们能统治世界?”

“不能!再说了,世界不是来统治的,而是要引领。”

“谁能引领世界?”

“能引领世界的只有两种人。”

“哪两种人?”

“一种是以耶稣基督为首的蓝帽回回[犹太人],另一种是以孔孟之道为正统思想的汉人。”

“为何是这两种人,而不是其他?”

“因为蓝帽回回人聪明,而汉人智慧。”

杰克逊问:“我们呢?”

暮羽抢话说:“你们一根筋。”

杰克逊指着暮羽说:“你,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是一根筋。”

暮羽说:“怎不知道?就说这涮羊肉,你嫌辣……”

杰克逊不服气,“就是辣么!”

暮羽告诉他,“你不会,找碗热水来,把辣肉放清水里洗一洗?”

“洗一洗?”

小仆赶紧给杰克逊倒上一碗热水,杰克逊夹了一块辣肉,放进水里洗了洗,放进嘴里一吃,还真不错,笑道:“哎,微微有点辣……”

友乾说:“怎么样,和我们这些智慧之人在一起,很快,你的智力就达到四岁半了。”

杰克逊问:“为何是四岁半?”

友乾告诉他:“人家暮羽今年五岁,你不是还不如他么!”

杰克逊道:“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还真是‘一根筋’……哎,你们不是说日本人一根筋吗?我可不愿和日本人同类。”

友乾笑道:“日本人‘没有筋’。”

————————————

注释

【1】北方游牧民族

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打得你死我活的北方游牧民族,到底是不是炎黄子孙?

(1)东湖人

《山海经》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晋书》中说,“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这里说的昌黎棘城,就是辽宁的义县。所谓的“有熊氏之苗裔”,就是黄帝后人的意思。

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

长子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之女昌仆,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即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

这些生活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的这些“悃”的子孙后裔,最后形成一个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东胡族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北方游牧民族。

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也就是说,东胡,并非东胡族人自命之名,因匈奴人自称胡人,所以中原人便把活动在匈奴之东皆称为“东胡”。由此代代沿传,东胡便成为活动在那个地区的部族之名了。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2)匈奴人

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君“桀”的儿子——淳维,其母就是著名的亡国妖女妺喜。

在商汤灭夏后,夏桀和其族人被商汤放逐而死。桀死后,淳维将其父的妾女收纳,带着族人北迁,与山戎、殓允、薰粥等部落居住。最后,他吞并了其他部族,成为了匈奴族。

随着匈奴族的人口越来越多,收益不稳定的游牧生活已经不能满足匈奴人的基本需要。于是,匈奴就盯上了中原,经常来到中原地区抢夺钱粮。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击败匈奴,将其逐出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并开始修建长城阻挡其南下。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趁着中原混战,匈奴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击败了东边的东胡人、北面的丁零人,后又撵走了西边的月氏人,再次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诸国均向其进贡,势力空前强大。匈奴人贪婪的目光再一次转向中原王朝。

西汉初年,刘邦率军征讨匈奴,反而被围困于白登山,差点被俘。随后,西汉开始向其纳贡和亲,修生养息发展自身实力。70多年后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强盛至极,终于打败了匈奴,重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将西域诸国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版图,断掉了匈奴的经济来源,匈奴慢慢开始衰落。

最终,匈奴在和两汉打打和和的百余年间,最终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投降汉王朝,北匈奴遭到其他游牧民族和汉王朝的打击,向西迁移,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据专家猜测,匈奴人就是迁徙到欧洲击败日耳曼人和阿兰人,间接导致西罗马灭亡的匈人,其后裔就是如今的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

(3)突厥人

有一句话这么说:“打造一个强大的王朝,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而突厥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大唐王朝的强劲对手。

关于突厥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

海右遗黎说(高昌北山说)中记载:突厥人是匈奴人的一支,这一支匈奴人被其邻国所灭,只留下一个十岁的男孩,士兵不忍杀他就将其放过。这个男孩长大后与狼交合,生十子,其后裔就是突厥人。

漠北索国说:突厥人起源于匈奴之北的一个叫索国的国家,他们的一个部落大人名叫阿谤步,生了七十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叫“伊质泥师都”是狼所生,拥有天生的超能力,能呼风唤雨。后来伊质泥师都娶了夏神和冬神的女儿,而且一胎生了四个儿子,每人都拥有超能力,其后裔逐渐演化成突厥人。

不论哪一种起源学说,基本上都认为突厥人是匈奴人的一支,在《北史》和《周史》中记载的突厥人也是属于匈奴的别种。如果真是这样,突厥人也是夏桀的儿子淳维带领族人北迁演变而来的,也属于华夏的一支。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国家,比如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都以突厥人为其祖先。

(4)鲜卑人

对于鲜卑的民族起源,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基本认为鲜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转化而来。《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说,鲜卑就是东胡的余部。

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德后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时,率王族改为元姓,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族。

西晋时期,鲜卑人基本上统一了蒙古高原以及北方。在五胡乱华时期,由鲜卑族建立了许多政权,比如北魏、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他们为了得到中原人的认可,不仅通过汉化来加强自身政权,并且开始了认祖归宗,自认是炎帝后裔的一支,移居到燕山以北居住,也供奉黄帝为其祖先。

有人说,鲜卑人属于商人的后裔,确实属于炎黄子孙。这也解释了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被周公打败后,为什么要逃往东北地区的原因了,那毕竟是自己氏族的兴起之地。

(5)契丹人

契丹人曾经也像鲜卑人一样盘踞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辽,他们也是为了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称自己是黄帝和炎帝的后裔。

其中耶律俨所著的《皇朝实录》中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和《世表序》中叙述契丹为炎帝之后。当然这些说法很有可能还是契丹人自己为了巩固统治,自发的认祖而已。

但是追究其根源,早在明清两朝的历史学家们,就已经根据契丹的历史,并诞生了两种起源学说。

第一种说法,契丹人的祖先是鲜卑人的一支——南柔然。根据古鲜卑人分化出了南柔然和北柔然,后来,北柔然又被其同胞兄弟鲜卑人打败,往大兴安岭北端迁徙。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著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慢慢的演变成了契丹人。

第二种说法,古代鲜卑部族的一个支系——宇文部鲜卑,宇文部鲜卑被慕容部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灭亡后,其后裔的一支,叫做迭剌部,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了契丹。

不论是那种起源说,契丹人都是鲜卑人的一支,也属于炎黄子孙了。甚至在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中也记载了“辽之先祖始炎帝”的说法。

(6)柔然人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北朝的碑志、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鬼方、猃狁、北虏、北狄等。

“柔然”名号始于车鹿会之自称,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并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北魏后期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北史》则仅记载其“姓郁久闾氏”。

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其它民族成分。

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