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2 / 2)

“就是张希孟著的《三事忠告》?”

“正是。”

“这三种书,为兄也读过。其言皆切实近理而不涉于迂腐,盖养浩留心实政,举所阅历者著之,非讲学家务为高论,可坐言而不可行者也。”于太医又问,“你这西域朋友,读这类施政的书籍有何说法?”

“说是要把它译成他们那里的语言,卖到大秦[指西欧]去。”

“西方人的思想与我们相差甚远,那里,能有市场吗?”

“这,小弟也不得而知。只是西方人有些固执,我只好依从于他。”

于太医想了想,说道:“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出版他人的书籍需要缴纳不少的版税,你这西方朋友可曾知晓?”

“这我倒没跟他提及。”

“这样吧,我找柳道传落实一下,他跟张希孟熟知,让他写封信落实一下,能不能给你们省了这笔银子,可不要印好了书籍,去到西域又卖不掉,白白浪费了钱财。”

“张老先生不在京城吗?”

于太医说:“自至治二年[1322年],张希孟就在家丁忧,居故乡筑云庄[今济南市天桥区张公坟村]。贤弟找他有事吗?”

“书中有许多不解之处,本想请教于他。”

“噢,那找柳道传也是一样的,张希孟著书完结后,请柳道传审阅过初稿。”

“若兄长方便,能否给小弟引见一下柳先生?”

“今天就很方便!过一会儿,我出去走年,顺便看一下柳道传的病情,你可以和我一起去。”

“怎么,柳先生病了?”

“说来话长,”于太医讲起了柳道传的病因,“前年,汉官泰斗柳孟儒被贬南方,朝廷中就少了一位能顶大梁的汉官大儒。去年春末,皇上[泰定帝]忽然想起了著有《为政忠告》的张希孟,就派柳道传以淮东廉访使之职召张希孟进京。这老夫子,对为官施政早已失去了兴趣,便以能力不足为由坚决请辞了。没了办法,在济南纠缠了两个月的柳道传只好打道回府,去到上都述职。

皇上一听钦差柳道传的汇报,顿时火冒三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柳道传是好一顿臭骂,骂他为何不在济南多劝说些时日,忙着回京是不是就是为了过自己的破生日……说也奇怪,像柳道传、张希孟和柳孟儒这些大儒,都是至元七年[1270年]生人,柳道传是八月初一的生日,张希孟是寒食节前后出生……”

“于大…大哥…青云和杰克逊能否与我一同去拜见柳先生?”

“当然可以。”于太医说,“待会儿,晚辈们拜过了年,我就去柳道传的家。他住在肃清门街招贤坊的地界,你回去叫上你那个西域朋友,叫,叫什么,杰克逊?”

“对!”纪绪应道。

于太医又嘱咐道:“回来的时候,你们正好顺路,找到柳道传的宅邸,你俩递上自己的拜帖就可以了。不过,暮羽就别跟着去了,他有孝在身。”

纪绪点头称是,于是便告别了于太医,离开了大厅。见纪绪出来,管家赶紧把厅外等候多时的拜年者放了进去。纪绪又跟管家借了一匹马,疾驰奔向瓮山去接好友杰克逊。

————————————

注释

【1】柳贯

柳贯生于宋咸淳六年八月初一(1270.8.18),系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1)生平简介

柳贯,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人,先世居河东,宋建炎中柳贯七世祖柳铸始迁杭,再迁浦江乌蜀山(今兰溪横溪),博学多通,为文沉郁舂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

元大德4年(1300)察举为江山县教谕,数年后升迁为昌国州学正。延祐6年(1319)任国子助教,旋升博士。先后从学者数千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其中最为著名者当为宋濂、危素、王褘、戴良等。

泰定元年(1324)擢升为太常博士,凡朝廷大典,必酌以古今而论定,人皆服其精审。泰定3年(1326),出任江西儒学提举,秩满归乡杜门不出十余年,收徒授学,读书著述,沉潜于理学。

至正元年(1341),朝廷重用,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元至正二年十一月初九(1342.12.7)病逝于北京。

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不小,他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受到广泛尊崇,有人称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正是柳贯最得意的门生,宋濂曾这样记述柳贯的学问及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

柳贯著名的文集有《金石竹帛遗文》10卷、《近思录广辑》3卷、《字系》2卷、《柳待制文集》20卷、《待制集》、《字系》、《近思录广辑》、《金石竹帛遗文》传世。

(2)诗文评价

柳贯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山桥》一诗,可为代表。他自己说:“诗成置我江西社,菟苑梁园隔几春。”可见,他是崇拜江西诗派的。在《自题稿卷》中,他说:“何庸夸险绝,吾实厌神奇。”对江西诗派又有点不满。他有几首描写海滨盐民生活的诗,如“即今黔首为生蹙”——《偶题》,“鞭血淋淋地亦腥”——《过宿长芦书所感》,对于苦难中的人民寄予同情。

柳贯的文名比他的诗名大,他的散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事详而词核,见称于时。不过他的散文多为墓铭碑表、兴学修桥等应用文字,抒写性情的不多。只有少数文章如《答临川危太朴手书》,文字明白晓畅,信笔而书,情真意切。他评论当时社会风气说:“比数十年,学者大抵有自利之心,而志日益卑,道日益远。”谈及当时文坛说:“缘饰浅末,足以雄夸于制作之林,而为猎取名爵之资。”这些言论,切中时弊。

柳贯还有一些题跋文字,短小自然,比起碑铭文字活泼,不失为一些好的小品文。如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豫章一再变,八体乃纯如。晚将鸡毛笔,大仿茧纸书。松风阁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脚,清标能起予。(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