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各处贺岁皆如是(2 / 2)

虞集道:“咦~,我们几个相好的,这不,就我一个是外人嘛?!”

“对呀,你以为呢?”于延年有意逗他,“要不,我俩也嘎个亲家?令爱今年芳龄?”

虞集道:“小女美盼,年方十三。”

“噢,豆蔻年华,正合适。”于延年说,“长子慕凡,与令爱同岁;嫡子暮羽,今年六岁,也很合适……”

虞集问:“这相差七岁,也合适?”

于延年说道:“合适呀!女大七,抱金鸡么!”

虞集说:“那叫‘女大一,抱金鸡’。”

于延年逗他道:“女大七,抱七个金鸡。”

虞集骂了句,“你快滚一边去吧!”

大老远看见小门童领着一矮一高俩年轻人走来,柳贯的眼前不觉一亮。

纪绪进屋后,领着杰克逊先拜见了柳贯先生和老师揭傒斯。

于延年又带着他俩给满屋子的人一一拜年。拜礼结束后,纪绪和杰克逊找了个下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柳贯跟身边的仆子说:“你去厨房说,不必准备晚宴了;再去跟管家说一声,让他去‘能远楼’订一桌酒宴。”

【三】《过何得之先生故居三首》揭傒斯.诗

新春的太阳还不十分暖,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与身上的热力。

“能远楼”离柳家老屋也不远,但对于这群年近花甲的老儒来说,还是坐着轿子比较方便;中年人跟去赴宴的,只有经常举办“选花魁”比赛的沈休文;青年人却选了三位跟着去:一位是青年画家,“元代四家”之一的王蒙,他的外祖父就是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当代著名画家;剩下的两位,便是纪绪和杰克逊。

一溜的轿子,往南慢行,纪绪和杰克逊骑着白马紧随其后。不多时便到了钟鼓楼,轿子转向西行。

揭傒斯掀开窗帘,对着何得之的故居吟诵道:

“可怜古井门外,依旧钟楼屋西;

何处高吟痛饮,黄华翠竹都迷。

轧轧机声日暮,依依杨柳春柔;

膝下中郎小女,曾听唱我《高邮》。

头上乌纱分赠,箧中缟楮相酬;

不道别时长别,谁知愁是真愁。”

————————————

注释

【1】医保

当下看病难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随着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药物越来越对症,相应的费用也越来越高,让很多人在面对高额医疗费用的时候谈病色变。故而很多人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条件,却对自己国家的医疗妄自菲薄。其实,我们国家的医疗在古代一直领先于西方世界,甚至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并且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公费医疗。只是在清朝末年时因为统治者们的昏庸腐朽,导致社会的很多方面,包括医疗开始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1)为人熟知的古代小说中展现的公费医疗情况

no.1《红楼梦》中荣国府享受的公费医疗:

贾氏家族一门两国公,贾宝玉的曾祖父贾源被封为荣国公,贾源的兄长贾演被封为宁国公,荣国公的后裔住在荣国府,宁国公的后裔住在宁国府,二府比邻而居。每当两府中的主子染病时,总能请到太医出诊,有一次荣国府的贾母感染风寒,照例派人请太医看诊,结果来了一位六品的王太医,要知道当时的荣府已经逐渐衰败,有实职的仅贾政一人,且他只不过是个五品官。如此,按道理来说,这位王太医在在荣国府就算不被奉为贵宾,也是一位需要尊重的对象,结果反而反过来了,王太医对荣国府极为恭敬,看完贾母后,还给巧姐看,后面连送药这种事情都毕恭毕敬,亲自送到荣府。

一位中阶太医亲自上门看诊,还亲自送药,这样的医疗服务需要多少费用来对等?是十两白银还是百两白银?答案是免费的!

有一次晴雯生病,因为她是侍女的身份,请太医不太合适,贾宝玉就让人请了一个民间大夫,待大夫开完药方,需要给他支付费用的时候,一群人都不知道该给多少才合适。这时一位年纪大、见多识广的嬷嬷提及之前府里请太医看诊的时候,都是不给钱的,只是出于礼节考虑,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点礼物给他们。由此可知,古代上层贵族可以享受公费医疗。

no.2《金瓶梅》中西门庆在当官之后享受的公费医疗:

西门庆原本是一个药铺老板,因为朝廷吏治败坏,买官卖官成为一种常态,所以他凭借着多年经商所积累的钱财也给自己买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主要负责协助县令审理案件、维持治安。西门庆成为官员之后,社会地位的提升暂且不说,仅享受的公家待遇就令人眼馋了。只要他的亲人生病,他都能请县城里的医官到家里出诊。

有一次,他的妻子吴月娘患病,西门庆得知后马上让人去请医官,按道理来说,就算西门庆是官,他的家人生病,应该也是要去指定地点看诊的,而不是把医官请到家里,主要是因为吴月娘是女眷,在古代封建礼仪下,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所以只能让医官到家里看诊。

结果医官不在家,而是在值班(医官有官方提供的固定看诊地点,值班的时候是不允许脱岗的),但是得到了医官家里人的准信,承诺医官翌日一大早就会到。结果第二天,天刚亮,医官就赶到了西门庆家中;在给西门庆赔完罪后,立马给吴月娘看诊;在开完药方后,让西门庆派人跟他一起回去取药。

前文我们已经知道西门庆家里就是做药材生意的,吴月娘得的又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所用之药也都是些平凡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西门庆却还是让人跟着医官去拿官方的药,不为别的,因为他的身份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一些官僚也可以享受公费医疗。

(2)古代公费医疗的发展情况

no.1古代公费医疗机构的发展:

如果没有官方的医疗机构,公费医疗就难以实现。早在周朝时期,周天子就专门设立了官方医疗机构,负责药物的采集和制作、医生的培训和管理、日常的看诊和开药等,并委任专职的官员进行统筹管理,除了周天子,还有贵族、自由民等都可以享受他们的医疗服务。

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官方医疗机构设置的更为完善,有隶属于礼部管辖,主要负责医药政令这种偏行政事务的祠部司,还有隶属于太常寺,主要负责医学人才培养和行医看病的太医署,另外对于宫廷的医疗服务专门设置了尚药局进行管理。

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些变动,将医疗行政事务划归到在翰林院下面新成立的医官局,另外改唐朝太医署为太医局,同时在唐朝尚药局的基础上按职责不同拆分为尚药局和御药院。宋朝在地方上的官方医疗机构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每个县都配医官,并在离县衙大门较近的地方开设官方医馆,具体的医官数量按各县户数来定额配备,一旦出现缺额的情况,马上联系上级机构进行补充。

上级机构在得到消息后,会第一时间安排太医局中学有所成的医官赴任,地方上的这种官方医疗机构像朝廷里的一样,不仅仅医疗服务的职责,还有一些行政事务要处理,例如给一些民间大夫开行医资格证和给一些药店开营业资格证等。

这种制度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堪称面面俱到,所以一直到清朝都承续着,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偶有调整而已,例如增加医官数量和人口户数的比例等。自唐之后,官方对于私人行医逐步放宽,导致很多医官们在捧着个铁饭碗的同时还自己去开盈利性质的医馆、药铺,其中不少都成为巨富之人。

明清之际,为时人所嘲讽的就有太医院药方一说,明明享受的是公费医疗,请的是太医看诊,但是太医因为有私心,给病患开一个根本就治不了病的药方,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找太医看病,不能走官方路线,得走私人路线,以花钱的形式来获得治病的药方。这就导致医官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在自己赚钱的事情上,从而让官方医疗机构公费医疗的服务水平得不到良好发展。

no.2古代公费医疗受众人群的发展:

公费医疗出台时,针对的人群范围比较狭小,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面越来越广。唐朝时,在皇室贵族和官员们的基础上覆盖了宫廷中底层的宦官和宫女,另外明文规定如果是正在服徭役的平民百姓,官衙中使役的官户、婢女,或者监狱中关押的犯人等患病都可以得到公费医疗服务。如果相关官员不作为,那么轻则挨一顿鞭子,重则流放。

宦官、宫女、官户、官婢、服徭役的平民百姓,他们既是社会底层人群,也是为权力机构服务的人群,他们享受公费医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至于犯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也是需要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

除了这些人以外,最需要公费医疗的是那些生活困苦的底层百姓,吃饱肚子对于他们都是奢望,让他们拿什么来自费?往往一个朝代后期发生大动乱的主力也是这些人,他们活不下去,才会决心抗争,所以在唐朝放开私人行医之前那些组织动乱的阴谋家们往往就是通过免费看病来聚集人心,如黄巾起义。

唐朝吸取前朝教训,为了减少公费医疗方面的矛盾,专门建立了养病坊来负责给贫困百姓提供公费医疗服务。宋朝建立后,承续唐朝制度,把养病坊改名为安济坊,因朝廷财政无法满足所有人群的公费医疗,所以朝廷对于安济坊的管理很严格,百姓们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所以朝廷在针对药物等方面出台一些惠民政策后,鼓励民间自主建设养济院,百姓们在养济院看病虽然不能完全免费,但是费用还是会少很多。

(3)结语

古代公费医疗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属性原因存在损公肥私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制度仍然是积极的。天下万事,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有好就有坏,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应该是辩证地去看,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古代统治者们始终在致力于扩大好的一面,减少坏的一面,例如让更多的人享受公费医疗是扩大好的一面,让医官选拔的制度越来越严格是减少坏的一面。在古代那种经济状况下,统治者还能尽可能地去普及公费医疗,有此一点,那些出现的问题都不足一提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