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现代人用“鸭绒被”、“羊绒被”仿佛觉得很富有,在元代,那却是穷人所用之物,达官贵人们用的都是棉被。
元朝以前,中原人根本见不到棉花。棉花虽是在南北朝时已经传入中国,但只在西域种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新疆棉。成吉思汗统一了欧亚大陆后,棉花才在关中一带广泛地种植。由于新疆棉是长绒棉,纺织专家黄道婆便用它来纺棉线织棉布,根本舍不得用它来絮被褥。
那么,古人用什么做“被胎”?
絮被子,絮被子,当然用杨柳絮了。有这么一个成语,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一个人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就是出自絮被子。
那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的柳絮供人使用,贫苦之家就用更脏的鸭毛、羊毛做“被胎”了。
【一】《七月十六日-上阙》周紫芝.诗
将雨日已晏,既晴天亦曛。
风从莽苍来,云向西南奔。
忽于苍玉玦,拥此黄金盆。
我居在山顶,升沉阅冰轮。
雨声,如早晨的和风吹过小草的欢畅,如月夜的微风轻抚荷塘,有节奏的时强时弱,时急时缓。
躲在桥洞下的舜华侧耳倾听雨声,似轻风轻抚垂柳的低吟。她不经意地朝大长腿回眸一笑。
远处不时传来燕子的欢叫,它们斜身穿过雨帘。
此情此景舜华感觉好惬意,她闭上双眼,贪婪地呼吸着被雨洗过的清新的空气,她仿佛闻到了空气中的各种花香,青草的香味,还有被秋雨浸润了的泥土的欢悦。
夜色已经降临,雨却一直在下。
大长腿起身建议:“走,我们去取被子。”
“雨,还没停呢~”舜华不想冒着雨前往。
大长腿说:“若一夜不停雨,你就不去了?”
“即便是取回了被子,也就被雨淋透了,还能用么!”
“诶~,我是想用被面给你做衣服穿。”
一听有衣服可穿,舜华高兴地站起来,跟着大长腿钻进了雨幕里。
清凉的雨丝随风飘洒在身上,它并不像冬雨那样的冰肌寒骨。所以,两个人的脸上依旧泛着喜悦的光彩。
秋雨是缠绵的,有点争先恐后的样子,像天空的倾诉,想融入大地的怀抱。初秋像一幅画,随着雨水畅快地滑下来,恰到好处地向四周流去,在深褐与碧绿之间,使这个海河流域的古县城【1】就成了雨中的风景,孤独而美丽。
出了县城,雨知趣地停了,而且还出来了月亮,仿佛那月亮公公在有意为他俩照亮去往山上的路。
来到了东北山,找到了小墓穴,一被一褥凌乱地躺在了墓穴的棺材之中。
大长腿调笑道:“你说你,走的时候也不知叠板整了。”
舜华也笑:“呵,你还想让我在这儿住!”
大长腿跳进了墓穴,拾起了那两床被褥,交给了舜华,自己又踩着棺材板的沿爬了上来。
大长腿说,这山上有个山洞。两个人便抱着被褥去往山上,上山的路格外难走,何况还抱着湿被子,走了没多大一会儿,大长腿就累得气喘吁吁。
舜华问道:“你不是要用被面给我做衣服么?”
“对呀!”大长腿喘着粗气应道。
“那还要里面的棉絮干嘛?死沉死沉的!”
“可不是呢,让雨都给淋得透透的。”大长腿埋怨道,“你也真是的,把湿透的被子给我,自己却抱着没湿的干褥子。”
舜华嘻嘻地笑。
两人停下来,就开始扯那湿被子,很快,便拆开了一个口子,把里面的柳絮全掏出来,白花花的扬了一路,像满天飞雪。
舜华笑道:“你说你三十二了,谁信?这不活脱脱的一个孩童么!”
【二】《七月十六日-下阙》周紫芝.诗
三年东冈头,入我圭窦门。
平生金兰友,老去无一存。
愿言结神交,相与论素心。
素心不可说,月亦终无言。
来到了小山洞,见里面还有一大片铺好的干蒲草。
舜华问道:“看来,以前不光是你一个人住啊?”
大长腿说:“可不是呢,我们七八个人住过。”
“他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