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事实上风暴比庄建业想象的来得更快,更迅猛!
仅仅几天之后,陆杰就从上海打来电话,告诉庄建业,民航正在酝酿一次大的改革,准备在今后五到十年内逐步淘汰现有的落后机型,装备技术更加先进,经济性更好,安全系数更好的机型。
这倒是无可厚非,毕竟国内的民航机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物件儿,不但燃油消耗高,大部分接近使用年限,故障率高,安全系数低,因此这几年飞行事故频发,的确是该更换机型了。
按理说这项改革对腾飞厂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消息,毕竟民航要换机型,对配套的训练架构也要调整,如此成就的市场空额,腾飞厂正好可以填补。
可偏偏民航的改革不止于技术上的调整,在体制上也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放权。
要知道之前的民航总局与其说是政府机构,还不如说跟腾飞厂上级部委一样,即有行政权,又有经营权,典型的政企不分。
不过这也能理解,改革开放后重新调整的民航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强力领导的话,真的很难步入正轨。
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航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再加上这个领域初创,内部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上级改革意图的贯彻,于是便将其当做试点,探索政企分开式的改革实践。
即成立专业航空运营公司,负责旅客和货运的运输,为此在民航总局直属层面组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能力的地方也可以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
这些航空公司的经营权归于自身,民航总局负责专业指导和行政管理,逐步从具体经营事务中抽身。
虽说此项改革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解决政企分开问题,但却在这条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至少民航总局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而不像腾飞厂上级部委一样是又当爹,又当妈。
如此符合时代发展的改革,应该是大势所趋,但恰恰如此,对腾飞厂,乃至整个国内航空制造业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没改革之前,腾飞厂面对的就一个民航总局,依靠自身优势以及上级部委的背景,就算有个风吹草动,也能轻松化解,毕竟部委也不想丢了民航这个大金主。
至于民航出于对国内企业的支持,以及上级若有若无的政策倾向,怎么也得给部委点儿面子,于是类似腾飞厂这样的国内航空企业可以毫不客气的分享民航这块大蛋糕。
可是现在民航总局把权力下放,各地方自己成立航空公司,这一下就把公关难度从普通模式调高到地狱模式。
民航总局能给部委面子,可地方航空公司却未必会给,毕竟地方航空是能给当地带来不小收益的,自然要把效益放在首位,连波音737和麦道80都搞不明白的航空制造企业,敢说自己的东西好?
算了,您还是哪儿来回哪儿去,早点儿洗洗睡吧。
连部委都不买账的地方航空运营公司,腾飞厂这个小角色人家就更不搭理了。
所以不止是腾飞厂被人拒之门外,就连部委也经常吃各地方航空运营公司的闭门羹,而随着民航改革在86年年初正式落地,早就做好准备的国外航空巨头立时蜂拥而入,除了麦道在沪市开设合资的飞机组装厂外。
各地合资的飞机维护厂,修理厂更是比比皆是,几乎清一色都是给各地航空运营公司新机型做配套的。
要知道这一块在改革前全部是部委手里的业务,现如今基本让国外的航空巨头瓜分殆尽,一下子让部委都有些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