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慕容(1 / 2)

天可汗 西风紧 1521 字 3个月前

鱼立本和刘侍郎跑华清宫这种事薛崇训是一清二楚,内厂的人把他们的行程写得十分详细,不过太平公主在华清宫一直与长安有来往是正常不过的事,他不会做任何事。然后没多久华清宫就派人来传达了太平公主的意思,希望薛崇训在河北工程上多听听南衙大臣的谏言……谁去报信、又谁去替政事堂当说客一目了然。长安都城官僚特别多,衙门林立,看起来人多又复杂,其实就那么大一个城,很多事彼此心裏都有数。

太平公主不是随便能让官僚们忽悠的人,她虽然没有要求薛崇训一定要怎么怎么做,但一个提醒已经足够引起薛崇训的重视了,因为它是太平的意思。这其实是一种压力。

没多久慕容鲜卑的使节上表,使团带着鲜卑公主慕容冬进京来了。薛崇训并不想亲自召见,更没兴趣在麟德殿设宴,直接让礼部官员按制接待,并与吐谷浑谈国事。

窦怀贞在处理政务上也是有点能力经验的人,当即就上书建议册封鲜卑公主为嫔妃,让她住进大明宫。本来吐谷浑就是晋朝的盟国,人家公主都送来了,还能不给个名分?宫中女人无数,又不多她一个。薛崇训很快让人批复了奏章。

吐谷浑使者除了礼仪上的过程之外,不谈别的,就建议朝廷出兵吐蕃,晋军、吐谷浑军、末氏吐蕃组成联军对付逻些城开春后的攻势,杜绝末氏的人口地盘被吞并。吐谷浑想要晋军调精兵五万,伏俟城集结骑兵三万,组成步骑八万进入吐蕃。他们开口就是五万精兵,其实也不算狮子大开口,那吐蕃国不是一般的小部落联盟,地盘在东方仅次于中原王朝,瘦死的骆驼也是第二号强国,要与之在吐蕃境内开战少了七八万人的规模根本就没用。

五万人马的军队远征,补给线又长,这将是天宝二年的一项极大负担。

朝廷还没答应吐谷浑的建议,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情知出兵吐蕃势在必行。和河北的进退比起来,为了节约兵力财力而放弃河陇地区的局面是极不明智的干法。薛崇训已经下旨将武功县新炮十二门命名“龙虎大炮”,提前向河陇地区运送。随行有一个神机署的官员,他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拿出圣旨摧毁这些大炮。战争的前奏就从那十二门炮离开关中就已经开始了。

慕容冬到长安前已经被册封为修媛,九嫔之列,在后宫的品级是很高的。因为突厥公主与晋朝和亲也是封九嫔,吐谷浑慕容氏与晋朝关系很好,其公主的位置自然也不能低于突厥公主,况且慕容冬是吐谷浑汗王的亲妹妹。

她进入大明宫后,就与护送的鲜卑使者分开了,将由后宫的机构负责接待。这时太平公主、皇后等人都在华清宫,受命掌管后宫大权的人是金城公主。金城公主熟知慕容氏与薛崇训的渊源关系,隆重接待了慕容东,将其安顿在太液池南岸的一处宫室中。

薛崇训回宫听说慕容冬已经到大明宫了,立刻就要召见一起用晚膳。虽然出于政治联姻关系慕容冬成了薛崇训的后妃,但他对这个小娘的感情还在几年前河陇的事儿上。在他的印象里,冬儿是个很瘦弱的小女孩,当时薛崇训在廊州遭李隆基余党暗算险些丢了性命,一个萍水相逢的小女孩是他的救命恩人;她的身世也不简单,竟然是慕容氏在吐谷浑内斗中逃出来的公主……这人就是慕容冬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薛崇训一向恩怨分明,记得非常清楚。后来慕容氏得到了唐、晋两朝的有力支持夺回吐谷浑的权力,并迅速与长安修复关系,其中一力支持的人其实就是薛崇训。他为何对慕容氏报以极大的信任,除了慕容嫣姐弟的周旋,其实隐藏着的最大原因就是很少参与正事的那个小丫头慕容冬。

还有在吐蕃战争中,慕容冬被吐谷浑大相伏吕挟持与吐蕃赞普和亲言和,薛崇训率万骑袭击吐蕃王帐,极度冒险。那场战役不仅是军事冒险,也有慕容冬的原因。有时候薛崇训干事的目的很简单,并不惜巨大的代价,有点意气用事,所以他本来就不觉得自己具备开国之君的一些特质;但正如张说所言,人的气运得靠命,一场荒唐的冒险却奠定了吐蕃之战大捷的基础……而且他想,当初在廊州通化县时如果不是遇见慕容冬,早就被政敌弄死了,还有后来的什么事?

对那个瘦弱的小女孩,薛崇训内心裏有种身为兄长一般的感情,这是完全区别于男女之情的东西。他想对一个女子好,保护她照顾她却丝毫没有占有的愿望,而且能宽容她,这种兄长一般的关爱并非情哥哥情妹妹的借口……薛崇训内心裏承认,他对慕容冬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女孩的感情,甚至比他的亲妹妹河中公主等人还要亲。正好像一句话一样,兄弟有时候不是朋友,朋友却常常亲如兄弟。

薛崇训在蓬莱殿叫人准备了四样普通的菜肴,已经坐在桌子旁等着慕容冬了。也许再次见面的场面不够隆重,但他愿意像家人一样与她相处。他坐着的时候也在想,不能让慕容冬成为政治牺牲品,他愿意纵容她出宫、给予她各种自由,让她在长安仍然像公主一样的生活。他没有想要残害和占有这个丫头,他十分清楚宫廷后妃的锦衣玉食对于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或许如同天宫,但对贵族来说实在是一座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