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宁州城李府(1 / 2)

</p>

马车从繁华热闹大街穿过,&lt;/p&gt;

再往前就是府衙所在。&lt;/p&gt;

李顺把马车往旁边的一条街拐了进去。&lt;/p&gt;

这条叫做书院街的街道要安静得多,没有了外面的喧闹。&lt;/p&gt;

街道两边是高大的树木和围墙。&lt;/p&gt;

围墙里就是宁州府的官学德宗书院。&lt;/p&gt;

书院街也因此得名。&lt;/p&gt;

马车路过书院大门的时候,李曙忍不住掀开帘子,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学子匆匆忙忙跑进去。&lt;/p&gt;

虽然有了卧龙书院,但德宗书院毕竟是前朝就开办起来的,又是官学,所以来这里求学的蜀中学子也不少。&lt;/p&gt;

每年两大书院还会派出代表进行比试,那也是宁城的一大盛事。&lt;/p&gt;

前年是德宗书院拔了头筹,去年就是卧龙书院夺了冠。&lt;/p&gt;

本朝重文轻武。&lt;/p&gt;

这样的文会定然受追捧。&lt;/p&gt;

彼时不仅宁城的人要来观看,为各自看好的书院加油助威,就连成都府,万州,梓州,巴州等地的学子也会来看热闹,以文会友。&lt;/p&gt;

再加上有庙会,商会搞一些活动,整个宁州府都热闹起来,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lt;/p&gt;

过了德宗书院这条街,就到了李府。&lt;/p&gt;

李家在城里的宅邸被称为李府,而金玉村那边则被称为李家园子,以示区别。&lt;/p&gt;

站在李府门前,看上去却并不显赫。&lt;/p&gt;

既没有高大的石狮子镇宅,也没有朱红的油漆大门。&lt;/p&gt;

就是一扇黑漆大门,钉着铜环,&lt;/p&gt;

门上方一块匾额,上书李宅两个鎏金大字。&lt;/p&gt;

据说这块匾额是从前朝传下来的,还有人说这是克幽禅师亲笔题的。&lt;/p&gt;

一种说法是李家先祖仗着也姓李,厚着脸皮跟克幽禅师拉关系,说是本家,求着他题字的。&lt;/p&gt;

还有一种说法是:&lt;/p&gt;

这个李家本就是那个李家,所以才有克幽禅师为本家题字的说法。&lt;/p&gt;

如今到了本朝这个李家是不是那个李家已经不重要了?&lt;/p&gt;

君不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lt;/p&gt;

不管是哪种说法,李家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让别人去说去吧。&lt;/p&gt;

黑漆厚重的大门挡住了外面的喧嚣,却挡不住内里的热闹。&lt;/p&gt;

李家老太爷昨儿个已经得到信了,知道自己的儿子李德山已经回了宁州城,是儿子亲自打发人来报讯的。&lt;/p&gt;

知道儿子今天要来,早早地就打发了人在门口候着了。&lt;/p&gt;

马车一在门口停下。&lt;/p&gt;

李府的管家李来就迎上来,亲自掀开车帘子,恭恭敬敬地说道:三郎君回来了,请下车,老太爷早早地等着呢。”&lt;/p&gt;

李德山:“知道了。”&lt;/p&gt;

李顺把车上的矮凳放了下来,李德山站起来抱着匣子踩着矮凳下了车。&lt;/p&gt;

以往李德山可是直接就从马车上跳下来的,他可是有功夫在身的,今天居然用了矮凳,可见匣子里的东西很珍贵,不易碰撞。&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