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1 / 2)

天生富贵骨 木兮娘 2088 字 2022-12-29

商业峰会已经开始, 场上的人都安静下来, 聆听台上的主持人说话。

台上最前方作为评审团的人,有来自于风投公司的、商学院的、还有央视财经媒体。

骆白低语:“央视也在报道?”

厉琰:“新闻直播, 在财经频道上播放, 第二天再放到新闻联播。”

这会儿,骆白真的惊讶了。

“这么大阵仗?”

厉琰:“现在是特殊时期,更加需要成功代表的企业引领全国人民,也需要他们的成功案例、以及商业模式, 让有意创业的人可以跟着学到一点。”

言罢,他指着其中作为陪审团之一的那家风投公司:“那是晨星的员工。”

代表晨星资本参加商业模式峰会的人正是原本该在香江的钟特助, 在晨星资本退出评审环节后, 主办方退而求其次,改为邀请晨星资本担任评审团之一。

没有哪个公司比起晨星资本更适合作为风投公司代表出任评审团了。

厉琰垂眸看了眼骆白, 后者露出一些好奇, 但也不是过于好奇的神色。

“财经频道采访过很多次晨星资本,所以这次上不上台都没太大影响。”

骆白:“晨星资本的创始人是谁?”

厉琰:“不知道,他很神秘,从不参加活动。代表晨星资本出面参加外界活动的人,一直是他手底下的高层。”

骆白:“幕后操盘手啰。”

厉琰:“算是。”

他们这头正聊着,台上已经开始进入企业的终评阶段, 十大‘商业之星’的企业名单公布出来。

随后, 这些企业上台演讲一番就下来。

厉琰之前告诉他, 参加这种峰会的好处是可以结识商界巨擘。

而获奖的企业, 等于获得各方肯定的荣誉。同一时间, 央视新闻、各大财经频道、财经书籍、财经论坛(当然目前国内网络这块依旧空白),都会采访这些企业,长达半年时间去深度解剖企业经营模式。

等于说,在替这些企业免费宣传,将其优秀企业名声深入人心。

经过这些渠道的宣传,这些企业的市值股份将会上升到另外一个新高度。

所以,这就是一个互帮互助、双方得利的峰会。

十大‘商业之星’企业中,并没有出现新京农械和昌盛食品有限公司,这倒是很正常。

新京农械最近两个月才崛起,而其主要发展方向在于出口海外。

至于昌盛食品有限公司,虽然比往年利益高了许多但要比起那些大企业,还是有一段非常大的差距。

赖总和周厂长两人不觉得灰心,反而看着台上的企业颇为跃跃欲试:“希望下一届的峰会,十大‘商业之星’也有我们的位置。”

峰会是每隔两年才举办一次的。

骆白笑道:“肯定会有。”

按照他们的发展速度,何愁拿不到‘商业之星’?

骆母:“不是还有个‘最具潜力’的企业吗?”

周永利:“不知道会不会是我们?”

骆白这回倒没有自夸,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的合作社能获得这个奖。

从各方面来说,比合作社优秀的企业很多,从他个人最认可的角度而言,对于很多人来说,合作社只是个民间农业组织,谈及企业就有些抬举了。

这是国内很多人的认知,哪怕是农民自己都是这个认知。

所以他不觉得陪审团会有多么超前的眼光去看待合作社这样一个产物。

坐在他们不远处的金正诚冷哼:“有些人,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闻言,骆白朝他那头瞥了眼,后者立刻受到惊吓一般瞪回去:“干嘛?我可没指名道姓。”

骆白:“……”亲,你戏好多。

十大‘商业之星’名单公布完毕,主持人上台等待最后‘最具潜力’的企业名单出来。

竞争似乎有些激烈,台下评审团交谈也非常激烈,好像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九个人的票数已经有八个人投了,最后还没有投的,就是钟特助。

其他人将目光投向钟特助,来自于晨星资本的代表。

这些人之中有业界内出名的财经主持,也有商学院教授,还有的是金融街大拿,但当他们真正面对晨星资本时,依旧底气不足。

论投资眼光,恐怕没人比得上晨星资本。

他们都在等着钟特助——或者说,晨星资本的最后一票。

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有猜想,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钟特助将自己那一票放出来时,众人一见,果然如他们所料。

从一开始就是晨星资本忽然推荐名不见经传的西岭合作社,众人原本是诧异的,但经过调研后,确实都震惊于西岭合作社的发展速度。

虽然比起其他企业,还是差了一大截。

但晨星资本现下的态度,表明了西岭合作社或许真能走到让他们都惊叹、仰望的地步。

所以,有些人修改了名字,并将票数扔进箱子里,交到台上,最后由女主持人公布:“今年最具潜力企业来自于南越省长京市——西、西岭村的……西岭……合作社?”

女主持人念到最后,笑容颇为僵硬,她以前并没有主持过财经类相关的商会。

这次虽然准备充分,但也是背齐那些上市公司,至于一间民间组织、人数不过11人的合作社,自然是没有提前准备了。

故而,怪不得她会在念出来的时候,数次以眼神暗示是否拿错了。

结果,如她所说出来的那样,西岭合作社获得商业峰会的‘最具潜力’企业。

场下一片静寂,下一刻猛地爆发激烈的讨论,显然他们连西岭村这名字都没听过。

“西岭合作社?上市企业吗?”

“我从商多年,从来没听过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