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而此时的秦国,对于要不要去援救残余北方军团的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在朝堂之上,老成持重的丞相孟坚并不赞成去增援远在数千里外的北军。理由很简单,秦国现在百废待兴,本身兵力就十分紧缺,若是大举援救的话恐怕会动摇关中的根本,给其他诸侯以可趁之机;若是兵力少了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求援军报中虽然匈奴大军的数量语焉不详,可依照以往的惯例,匈奴人大举南下都是全民皆兵,数量绝不会低于二三十万。
况且消息已经报来月余,就算秦国此时出兵,到了北地之时焉知北军还存不存在?再加上道路断绝,秦军要想赶赴北地从哪里经过尚是个问题,何谈救援?
要知道秦国早已经不是昔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帝国了,这三年来的战乱让秦国举目疮痍、民生凋敝,现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远程征战。所以孟坚保守的建议得到了绝大部分朝臣的支持,毕竟大乱之后,人心思安,谁也不愿意为了这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上秦国的国运。
与之相反的是韩信坚持要求救援,他的理由很简单,秦国现在仍然有余力用来远征。作为国尉,他相信只要守城将领得当,七万人留守关中足矣,再加上秋耕之时已经过了,民间尚有富余的壮丁,若是到了紧急之时也可以动员起来随时赶赴战场。
只是朝中支持韩信意见的人并不多,因为武将大多驻守咸阳之外的关隘,朝会的自然大多都是文官,少数几个武将也是像王歧、赵无忌这种回京述职的将军。赵无忌身为郎中令,自然坚定的站在韩信这一边,只是卫尉王歧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了。
这一次他没有站在韩信这一边,而是保持了沉默,谁都没有支持,当然也谁都没有反对。这也难怪,像王歧这种本土出身的将军,家业和家族全部在关中,和秦国的国运息息相关。若是关中有了什么闪失,那他们的家族一定会面临灭顶之灾,故而王歧倾向于孟坚老成持重的意见。但他本身又是韩信一党,又不好公然拆台,所以选择了沉默。
这一次韩信和孟坚都没有想让,而是据理力争,两人都是心忧大秦,到也说不上谁是谁非,只是意见上出现了分歧而已。
只是相对于孟坚在朝中的一呼百应,相比韩信的支持力就显得弱小了许多,可是他位高权重。整个关中的布防都是他一手操持,军事又是他本职所管,所以说起来显得更加有说服力。便在朝中面不改色的一一反驳大臣们的质疑,说的有条有理,大有舌战群雄之意。
最后双方争的脸红脖子粗,在朝中相持不下,众人只好将目光齐刷刷的投向在王座之下设座而坐的赢可。
赢可见诸人将目光投向她,只是莞尔一笑开口道;“诸位大人虽然意见相左,可都是心忧大秦,到也谈不上谁对谁错。丞相说的也确实有道理,我秦国现在内部不稳,关东诸侯又虎视眈眈,此时确实不宜大动兵戈。”
“只是…….”赢可忽然俏目骨溜溜一转,语调一变,原本还面带微笑暗暗点头的孟坚心中咔嚓一下,暗叫不好。
果然,赢可又娓娓叙道;“只是我大秦在关东各地流落的秦人为数甚多,如果今天北地有难而我们坐视这部分忠于大秦的子民覆灭,那无疑会寒了天下秦人的心,甚至绝了他们西归的念头,这对我大秦中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我昨日和韩将军相商许久,按照他的布置七万人守住关中并不困难,我们尚有数万人的余力可以援救北地。至于行军路线,韩将军的意思是借道上郡,司马欣和董翳本就是我秦人,想来念及香火之情也不会把事情做太绝,况且昔日和项羽会盟之时已经约定了可以借道诸侯将我北地子民撤回,所以他二人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赢可既然已经这么说了,再加上韩信一系的支持,孟坚也只有暗暗叹了口气拱手道;“公主您是监国,代行天子之事,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老臣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既然已经定下了援救北地的策略,韩信便在朝堂上和几位相关的朝臣相商细节,最后定下来援军规模为四万人,步骑各半,从三郡紧急征召二万人入伍以补充防守之军。向上郡发出相关文书,要求借道北上,同时派使知会彭城的项羽,请求他下令河北的诸侯配合行事。
朝会已散,孟坚便也没有多停留,自顾离去。
孟坚虽然结党相抗韩信,追随者众多,可他自身却是个淡薄名利清欲寡欢之人,并不喜好嘈杂,所以大臣们公务之外都极少打扰他,每次下朝也都是由他一个人静静的离开。
孟坚在甬道上缓缓的踱着步子,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他结党的本意就是匡扶秦室,以防止韩信过于位高权重而生起了篡逆之心。可赢可身为王室嫡亲血脉,不但不站在他这一边,反而处处和韩信一起与自己为难,这让孟坚多少有了些心灰意冷之心,很多次都想甩袖告隐还乡,不理这烦心之事。
秦国是你们赢氏一族的,老夫处心积虑的来保存王室正统,你赢氏中人却反而站在外人一旁,这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嘛!孟坚心中是这么愤愤的想道的。
不过赌气归赌气,孟坚还是做不到撒手不管的地步,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四处与韩信争权相抗。对于赢可,他多少有些无奈。
他一把年纪了,人精于世,赢可那点小女儿家的心思怎么瞒得过他,孟坚从一开始就发觉了赢可与韩信之间关系绝不简单。若说韩信只是像白起、王翦那样毫无政治背景的将军,孟坚绝对支持赢可下嫁于他,这样不但可以团结秦国内部,还能凭空为王室多了一大助力。
可问题是韩信并不只是单纯的将军而已,他不但拜为上将军,手握关中之兵,而且职为国尉,掌将尉任免之权。这就不再是一名简单的将军而已了,而是位高权重的权臣,已经逾越了相权窥觑王权。秦国的兵将系统早已经被反秦联军打残打废,现在重建的系统几乎完全是韩信一手操持,他的亲信和爪牙遍布秦国每一处角落,其实他手中的权利已经远远超越了之前的赵高。
所以赢可一旦下嫁于他,给了他合法的王室身份,这对秦国绝对不是件好事情。
种种忧虑让孟坚忧心忡忡,但也无可奈何。
秦人民风豪爽,女人不像关东那样毫无地位,按照王室惯例,挑选的夫婿都是由公主们自己属意之人,若是赢可和韩信两情相悦,他孟坚就没有一丝反对的道理了。
想到这里孟坚不由头疼,晃了晃有些昏沉的脑袋,只好暂时压下不去想了。在他想着事情的时候,步子已经迈过了高高的殿前台阶,站住了身子稍稍整理了下衣襟,便昂首正欲跨步离去。
这时却被背后的呼声喊住,孟坚停下了步子,回过身平静的看着韩信,淡淡的说道:“上将军喊老夫可有事情?”
韩信正刚刚走出大殿,见台阶下的孟坚便急声高呼,迎了上去拱手笑道;“丞相大人,下官有些事情还需和您相商,可否移一步说话?”
孟坚皱了皱眉,两人虽然同殿为臣,一为丞相一为国尉,一掌文事一掌武事,可私交却是极差,平时除了在朝中相商公事外私底下都是老死不相往来。这倒不是韩信傲慢无礼,而是孟坚有意和他保持距离,以此给秦国的百官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要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和韩信的将军集团分庭抗拒。
所以孟坚对韩信虽然仍保持着礼仪,可却并不愿意和他过多交往,便平声回绝道;“老夫琐事缠身,再加上年事已高精力不支,不像上将军你这么年轻有为时间充裕。我看有什么事不妨就在这里说吧,反正左右无人。”
韩信见孟坚回绝了自己的邀请,到也没有觉得意外,只是笑笑说道;“丞相还在为刚刚之事心怀芥蒂吧。”
孟坚面色如常的说道;“上将军严重了,大家都是为大秦效力,朝堂之争并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老夫虽然年老可却并不昏庸,如果上将军来是为了此事而来,我看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