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当百姓人家开始捋下枝头的榆钱做榆钱饭时,废太子魏临也正式迁出了东宫。
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魏临并未遭遇囚禁的命运,反而被皇帝赐住长秋殿,封思王。
这个封号很耐人寻味,因为魏国的王爵都是以郡县名来册封,譬如将乐王魏永,益阳王魏善,安庆王魏迈等等,像魏临这样的爵位,也就意味着空有名头而无封地。
而且,思也算不上什么好字。
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寓意再明显不过,皇帝让废太子当这个思王,肯定是惩罚,而非奖赏。
可要说皇帝彻底厌恶了前太子,又有些不对。
因为魏临被赐住的长秋殿,原先是永康帝当太子时曾住过的,虽非名正言顺的东宫,但也有着类似潜邸的地位,规格比别处要略高一筹。
永康帝登基之后,此处就空了出来,平时还会有人经常打扫,魏临随时可以入住。
正因为长秋殿非同一般的寓意,这么多年来一直空着,也从未有人入主,然而现在皇帝却将其赐给了思王。
这个举动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思王到底是彻底被厌弃失宠了呢,还是陛下依旧对他抱着期望,复位指日可待?
自然,谁也没有胆子去询问皇帝,可这并不妨碍大家浮想联翩,揣摩帝心。
那些原本想要投机益阳王的人也不敢再妄动,一时间,竟出现难得的平静。
四月初八,那位在廷上死谏劝阻皇帝废太子的太傅朱襄,因伤势过重,终是在府邸不治而亡。
因他那日在廷上近似威胁的举动,皇帝恼怒万分,但朱襄是名宿大儒,又是他亲自任命的太傅,人家为太子说话也是尽忠职守,无可指责,皇帝只能忍气捏着鼻子派太医为朱襄诊治。
然而这老头子死了,皇帝心里头还憋着一股火呢,既然不好对朱襄发,就悉数发在他留下来的子孙身上,随便找个罪名,朱家一大家子都被流往黄州去了。
解决了朱襄这个出头鸟,再东敲一棍西敲一棒,太子党的势力顿时如同一盘散沙,顷刻瓦解。
皇帝在处理巫蛊案的后续上,表现出与汉武帝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他没有对太子赶尽杀绝,还在于他也同样限制了支持益阳王那一派的势力。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刘贵妃其父原本任大理寺卿,结果被皇帝以年高为由,请其致仕,又将其子,也就是刘贵妃之兄从城门郎迁为中州司马,直接给调外地去了,明升暗贬。
这一招敲山震虎,釜底抽薪,成功地让所有人都暂时消停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