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要进攻了……”这是红军指挥部众人的一致想法。
“有敌人的准确情报么?”
“除知道敌人已出动坦克部队外,其余情况暂时不明。”
“一线部队部署情况如何?能控制顿河沿线么?”
瓦图京摇摇头:“控制不了,敌人空中火力太猛,顿河沿线光秃秃的,是飞机轰炸的最好靶子,部队前线阵地在河东岸20公里左右处,不过在河边部署了观察哨……”
瓦图京还不知道,他仰仗的河口观察哨已被从罗斯托夫逆流而上的罗军F级护衞艇给干掉了。说起来,F级真是个失败的产品,1000吨挂零的小身板,又要装这个,又要装那个,还要为新发动机提供试验场所,最后沦落到为U艇提供假想敌服务。
历史上家底薄的德国海军是舍不得将这些破烂货拿出去的,但霍夫曼掌权后大建海军,一艘又一艘新船服役,海军上下便对这种玩意看不顺眼,再加上要为新的主力舰腾出水兵——虽然一艘护衞舰只有100多人,但好多艘凑在一起也能好歹聚集规模不小的水兵队伍。裁汰下来的护衞舰半送半卖给了罗马尼亚人和伊朗人,两国喜滋滋用上了,罗马尼亚人拿着他当驱逐舰用,伊朗人拿着在波斯湾里倒腾准备建设海军。
除F级护衞舰,还有德国海军各种各样的辅助舰艇和炮艇,以及从法国搜罗来的炮艇,一股脑儿全塞到了黑海和亚述海充当运输舰护衞,由于红海军黑海舰队老早被打个精光,现在一艘老式炮艇都能在黑海里横冲直撞、称王称霸。
“部队部署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有铁丝网和雷区;第二道部署了步兵压制火炮、拖曳式反坦克炮、喀秋莎火箭炮和坦克歼击车;第三道是由坦克旅组成的机动防御力量。”瓦图京对着地图解释道,“有关防御体系的大致布置部队指挥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坦克兵上将)已向我汇报了,整体而言没什么太大问题。唯一的缺陷是由于时间过短,雷区部署的密度、范围及反坦克壕沟的挖掘可能都不够,另外部队缺乏IS-2\SU-100等新锐重装备。”
朱可夫叹了口气:IS-2数量并不多,后方拼尽全力在弥补前期战损之后到现在也才折腾出8个旅,斯大林同志给莫斯科留了2个,其他全调拨到了南翼,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手里有4个,配合他作战、同时距离乌拉尔河最近的马利诺夫斯基拿了2个,其余3个方面军一个也没拿到,最好的也就不过是几个近衞坦克集团军拿到了一些IS-1坦克旅,这也不足以满足前线需要。
布防在伏尔加河顿茨克的近衞第5集团军还算好,总算装备了比较先进的T-43、T-43/85、美制谢尔曼坦克,很多坦克部队都还在使用老掉牙且质量极差的T-34/76坦克——现在红军转变了观念,不再盲目求多,反而主张生产少而精的武器装备,类似于原来为盲目追求数量而装纸糊装甲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这么看来,前线航空兵我军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您再想办法调集一些战斗机。”
朱可夫点点头,瓦图京有时候虽然喜欢叫苦叫累或者出风头,但看问题、判断局势与执行任务的坚决性不含糊,近衞第5坦克集团军是西南方面军最精锐的拳头部队,他拿来堵最重要的口,在作战判断上也不错,这一点就强过急着出风头、抢功劳的叶廖缅科。
“其实我认为攻下罗斯托夫不是这次战役的焦点。”罗科索夫斯基解释道,“关键问题要把克莱斯特集群切割出来加以消灭,否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最精锐的进攻矛头始终扎在那里不能穿透,高加索这场战役会很难打。”
朱可夫看了看地图上的敌情标识,觉得十分为难,克莱斯特集群中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就是第1装甲集团军,拥有第9、11、13、24四个标准的1943型装甲师和第1装甲掷弹兵师,另外还有2个虎式重装甲营,坦克(坦歼)总数超过1500辆,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这两周利用红军急于进攻的心理,连续打了数个规模不大不小的装甲突袭战,每次都以红军落败而告终。无非是因为目前有IS-1\2坦克旅助阵,战损比没像以前那样触目惊心,但统计下来也不容乐观——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坦克还不如对手多。
就在几人商议敌情时,在近衞第5装甲集团军面前,德军大规模进攻即将拉开帷幕。
“坦克,进攻!”警衞旗队师装甲团团长约阿希姆·派普、青年师装甲团团长库尔特·梅耶(装甲梅耶)不约而同地下达了指令。
与历史上因为竭尽全力也无法挽救失败命运而显得颓丧的精神状态相比,现在无论派普还是梅耶都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刻,区区30岁左右的年龄(派普29岁,梅耶31岁)就干到党衞军上校还掌握了最精锐的装甲团,正处于一个男人事业辉煌的顶点,以至于豪塞尔每次见到两人时都要啧啧称叹:“我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手下才管了一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