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后一场政变(26)(2 / 2)

铁十字 月影梧桐 1281 字 5个月前

党衞军装甲集团军司令官:胡伯特·梅耶(中将,34岁)

警衞旗队师师长:马克思·温舍(少将,33岁)

青年希特勒装甲师师长:约阿希姆·派普(32岁,少将)

除了这几个特别年轻之外,其他人员调整基本都是以年轻化为主,别说55-60岁的师长,就连55岁以上的集团军司令官都没有,基本上都是40出头就当师长,50出头当集团军司令官——现在德军人数缩编后,已撤销了集团军群一级建制,代之以战区制,一个战区就相当于过去一个集团军群,所以集团军也好、师也好,权力和要求是进一步上升的。

“很奇怪?很突兀是么?太年轻了对吧?”

凯特尔下意识地点点头。

“你在看看美国人的陆军指挥官结构。”霍夫曼分析道,“马克·克拉克,陆军总参谋长,上将,51岁;副总参谋长,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57岁;马修·李奇微,第一军区司令官,上将,52岁;布莱德利,上将,第二军区司令官,54岁,麦克唐纳年纪算比较大的一个,也只有59岁!年纪大的马歇尔、麦克阿瑟已统统靠边站了,看看这个现状,您现在想通了么?”

“明白了,我明天就打辞职报告,给年轻人让位!”凯特尔咬牙切齿地说道。

“唉……您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逼你辞职么?”霍夫曼提高了声音,“难道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元帅我都不要了么?这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很明显,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头脑僵化、思维固化才是问题,您和我相处这么多年,难道有什么优点我看不出来?我让你去指挥战斗过么?”

凯特尔脸色终于松弛下来,元首看来不是要赶自己走,不过这个名单的架势让人看着是有点害怕。回想起魏玛时期50多岁的人还在当连长、营长,现在40多甚至30多岁就能当师长、集团军司令官,他感觉这个世界都疯狂了。

可看看人家美国人,又觉得也不算狂,没看人家参联会陆军将领清一色50多岁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年轻化是大势所趋。

至于元首后面半句调侃,他也开始冷静地思考,忽然发现:整场战争似乎自己从未打过仗,这算什么?不会指挥、不会打仗的总参谋长?人家蔡茨勒好歹还指挥打了迪耶普反击战,后来东线一系列战役也全程参与,自己好像确实有点那个啥……

“您的长处在于协调,在于多方面沟通,在于迅速领会我的意图并传达贯彻……军事革命创新不是您的任务,有人会做,您要做的就是不要埋没这种人才,不要让守旧派的声音压倒、压制他们……”霍夫曼认真道,“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上一次大战打赢的一方会因为保守、固执而输掉下一次战争,法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您不想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败涂地吧?再过20年,您85岁,我78岁,如果战败,咱们还看得见!现在为了一时痛快、为了一己之私压制年轻人,难道20年后我们作为战犯上法庭?或者像贝当那样,80多岁的老人为国家挺身而出去再次拯救德意志?他是哪一辈的人物?是和潘兴、兴登堡一辈的人物!我已救了这个国家一次,不想救第二次了!要去你们去,我是不去了。”

元首这话说的有点重,不过凯特尔是真心听明白了:这次演习,就是对德国上下的一次敲打,不要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了,也不要以为美国人就从此低眉顺眼了,从这次政变就可以看出来,要让美国服气还差得远呢!

“是元首,我会告诉部队,不要受政治和外交影响,我们就是去打仗的!把全部本领拿出来,不然就得死在纽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