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天主教(1 / 1)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744 字 2022-12-14

敲门砖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几乎所有来华的洋和尚,都带着西洋先进的科学技术。眼前的这三个洋牧师,皆有很高超的枪炮制造技术。然而造枪造炮,目的是打仗杀人的,肯定会有违上帝的旨意。洋人的文化传统,拙于拐弯抹角,南怀仁一本正经,两手一摊:“我们不会。”曹继武一脸微笑:“欲盖弥彰,上帝的徒子徒孙说谎话,是不是要受到惩罚?”这一提上帝,王儒望顿时把到嘴边的话,生生咽了回去。说谎在上帝眼里,是不可饶恕的,这是个信仰问题。尤其是这种不远二十万里,远涉艰难险阻,横跨两重大洋,赶来中国传教的洋和尚,他们信仰的坚定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观念,理念,信念,信仰,就属信仰的感情色彩最为浓烈,几乎不容置疑。曹继武紧紧抓住上帝信仰,三个牧师顿时被逼入了死角。卫匡国两手一摊,直言不讳:“我们虽然会,但不能帮助你们。不然我们以后,会被主惩罚的!”曹继武一脸坏笑:“简直胡说八道,既然怕被惩罚,为什么要学?既然学了,难道还怕被惩罚?”然而曹继武的揶揄,三个家伙不买账。曹继武也懒得和他们扯淡,于是给佟国器使眼色。佟国器会意,冲曹继武点了点头。曹继武清了清嗓子,憋了一脸的坏笑,振振有词:“我们可以同意,你们在大清传教。但你们总不能两手空空吧?至少要给大清立点功劳吧?你们把上帝给带来了,要和孔圣人争地盘。如果你们有功,那就代表上帝对大清有用。万一将来,孔圣人的徒子徒孙,反对你们传教,这有功就好说话。如果没有功劳,那孔圣人只能把上帝给推出去了!”三个洋人闻言,顿时相互叽里咕噜起来。欧洲为了维护天主教的正统地位,数次展开对伊斯兰教的十字军东征。所以千年文化沉淀下来,天主教的排外性非常强。对于异教徒,天主教往往不能容忍。然而两千年多来,华夏却是孔夫子的天下。仁义道德,早已深入华夏人的骨髓。儒家在天主教眼里,就是儒教。至于天主教该不该容忍儒教,罗马教廷内部,分歧很大。为了减少儒教徒的冲击,更为顺利地在中国传教,卫匡国建议教廷,容忍儒教的存在,得到了教皇的支持。可以说卫匡国这次回国,确立了天主教在华夏以后的发展趋势。他这次来华,带上了南怀仁和王儒望。卫匡国决定在闽浙一带传教,但这要得到巡抚佟国器的支持。而南怀仁和王儒望二人,决定先去北京城看看。所以三人这次来找佟国器的目的,一是为了传教,二是要拿到通关文牒,南怀仁好赶往北京城。如今曹继武却让他们制造枪炮,作为传教的条件,三个洋和尚犯了难。三个洋家伙叽里咕噜的,全是洋话。佟国器二人根本听不懂,只能干瞪眼。老是干瞪眼,也不是办法啊!交往谈判,最忌讳的就是被动。一旦被动,主动权就在人家手里,自己只能处处受制。然而人家三个家伙,嘴里全是洋话,即便有漏洞,佟国器和曹继武,该怎么瞪眼,还是怎么瞪眼!见他们磨叽半天,佟国器小声提醒曹继武:“这三个洋犊子不老实!”曹继武摇头无奈:“找机会,咱们也学学洋话,免得他们嘀咕,拿咱们当傻子!”三个家伙咕噜了好大一会儿,终于有了结果,南怀仁警告曹继武:“这是你要杀人,和我们无关。到时上帝要是怪罪下来,就找你!”这家伙超级认真的样子,倒是挺可爱的!曹继武一脸坏笑:“这个不是事儿,我既不怕魔鬼,也不怕上帝。即便上帝和魔鬼一块来了,咱也不怕!”“初生犊子,不知天高地厚,你在你们华夏,定是个妖异!”卫匡国愤愤地嘟囔了一声。三个洋和尚,立即起身,用手在胸口点了几下,双手合十,对天咕噜了起来。曹继武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小声问佟国器。佟国器摇头,有些无奈:“在向上帝祈祷,和咱们拜大神的差不多,以后你就懂了。这帮洋犊子,愣头愣脑的,全是一根筋,相当的麻烦。以后你和他们打交道,不能绕来绕去的,否则他们会撂挑子的!”三个洋人终于祈祷完了,纷纷坐了回去。南怀仁对曹继武道:“我们本来向巡抚大人要通行文牒的,却被你这妖魔半路搅合了,误了我们传教的行程。所以我们要有个条件。”原来南怀仁想来个开门红,要曹继武加入天主教。此时的华夏,天主教是个新鲜事。尤其是现在的曹继武,对天主教到底是什么东西,简直是狗屁不通。曹继武低头想了想:反正大爷既不信神,也不信佛。如今火器营紧缺人手,没这三位洋大爷帮忙,还真的不行。不管他,先答应再说。见曹继武答应了,南怀仁很高兴。没想到刚来华夏,就收了个教徒,卫匡国和王儒望也很兴奋。天主教的洗礼仪式,极为的繁琐和庄重。于是三人要带曹继武,去他们住的地方,给曹继武隆重洗礼。三个洋和尚来华,一定带了好玩意,曹继武正想去看看呢。然而佟国器却不乐意,连忙扯住南怀仁袖子叫道:“我知道你们是不结婚的,你们若让他加入了上帝,他还能不能结婚?”南怀仁哈哈大笑:“我们是牧师,自然是不能结婚的。曹继武加入我教,他只是教徒而已,并不是传教的牧师,当然可以结婚了。巡抚大人心疼令妹,倒是多虑了!”原来这西洋天主教,中国的和尚不是一回事,佟国器这才放心。卫匡国三人,向佟国器告辞。曹继武也顺便叫上黄忠义、鲁志高和木长青三人,一块跟着三个洋人,去了他们下榻的驿馆。中华主教卫匡国主持,南怀仁二人帮衬,曹继武庄重受了天主教洗礼。以前的海盗生涯,在海上见过红毛赤发的荷兰人,黄忠义知道西洋人都信上帝,对此不以为奇。而鲁志高和木长青二人,则从来没见过西洋人,一路下来,一直傻愣愣地看着他们。三个洋人自从进了华夏,老是被人这么看着,早已习惯了,因此对鲁志高和木长青,并不怪罪。南怀仁亲自翻开圣经,给曹继武讲解基督教义。然而曹继武从未接触过西洋天主教,因此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南怀仁极为的认真和庄重,曹继武一副楞乎乎的傻样,黄忠义、鲁志高和木长青三人,皆在一旁偷笑。见此情况,卫匡国只得让南怀仁先简单说一下,以后慢慢再教。王儒望送了曹继武一本《圣经》,并给他起了个教名——摩西。从此曹继武在西洋人那里,就成了摩西先生。但摩西什么意思,此时的曹继武并不知道。然而战况紧急,曹继武可没有闲工夫瞎扯淡。等南怀仁念完了云山雾罩的教义,他立即就要三人出发。见曹继武一脸的急切,南怀仁看不起华夏火器,一脸的揶揄:“火器这东西,原本是你们华夏的玩意,三百多年前,随着蒙古人的铁骑,传入了我们西洋世界。可是如今你们华夏,叫什么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王儒望毫不客气地接了话茬。曹继武没有说话,而是从背后拔出铳管,装了把儿,填了弹药,透过窗户,瞄准一铳,百步之外的树上,一个柚子顿时被打得稀巴烂。华夏竟然有这么精密的火铳?三个洋人大为吃惊,纷纷抢过来,一一试了一把掣电铳,皆大赞不已。这把掣电铳,由大明赵士祯设计,三兄弟改进而来。当年卫匡国曾见过赵士祯,对他的穷困潦倒,感到非常的惋惜。三人带来的西洋铳,无论射程、精度和便携性,皆远不如掣电铳。曹继武这把设计精巧的掣电铳,令南怀仁爱不释手,于是他恳求将铳送给他。还要劳烦他们帮忙修炮,所以曹继武爽快地答应了。南怀仁大喜,将一只单筒望远镜,送给了曹继武。而此时的曹继武,第一次见识望远镜,因此大感稀奇。南怀仁亲自示范,详细地介绍了望远镜的用法、原理和制法。曹继武看过《几何原本》、《坤舆格致》等方面的西学书籍,因此能听懂南怀仁的讲解。见曹继武有些西学基础,卫匡国于是把自己刚刚整理的,西方最新的机械、力学和光学知识等等文稿,送给了曹继武。知识就是力量,曹继武自然大喜过望。原来这个卫匡国,不但西学功底深厚,他对华夏文明的认识,也有独到的见解。通过东西方文明的对比,卫匡国发现,华夏在儒家文明的主导下,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如果再按照以前儒家的模式发展下去,最多也就是原地踏步而已。作为一个信仰坚定的传教士,基于上帝子民,人人平等的观念,卫匡国早就想,将先进的西洋知识介绍给华夏。给古老的大地,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发展思路,试图扭转儒家的老套路。为此他呕心沥血,翻译了大量的西洋科学知识。然而华夏酸腐儒士,孔圣人的徒子徒孙,却认为西学是奇巧淫技,不但不愿意学,反而妄加排斥,甚是诋毁,令卫匡国很是失望。此时见曹继武对西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卫匡国很是高兴。多年来他终于遇见一个,对他翻译的书,感兴趣的华人。对于卫匡国的无私赠书,曹继武忙不停地致谢。见曹继武如此喜欢西学,王儒望也将笛卡尔的《几何》,以及法兰西最新的数学书籍,送给了曹继武。这些书,王儒望原本准备进献给皇帝,作为见面礼的,曹继武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因为担心华夏不接受天主教,南怀仁和王儒望二人,本来对来华心存顾虑。但此时见曹继武不但加入了天主教,而且如此直爽好说话,二人心里,也踏实了下来。三个洋和尚这么一高兴,愉快地答应了帮曹继武修炮。双方很快收拾了行李,立即往泉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