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三大文明方式(1 / 1)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471 字 2022-12-14

文明方式,相当抽象,不太好解释。佟六十和刘玄初还可以,身边的这些女人,对理性本来就不擅长,贸然深入文明方式,她们肯定听不懂。听不懂,她们就会来纠缠,浪费精力和口舌。于是曹继武从熟悉的信仰开始,反问大家:“华夏有两大信仰,你们知道不知道?”“佛家和道家。”佟君兰脱口而出,曹继武摇头。“儒家和道家。”沈婷婷大叫,曹继武仍然摇头。“我想到了。”金日乐大叫,“就是种地和做官。”金月生闻言,拍手称赞:“乐乐说的对,华夏汉人除了做官,就是种地。至于其他的,什么都不信。佛祖灵验,供佛祖。神仙灵验,供神仙。圣人灵验,供圣人。所以汉人什么玩意都供。然而无论供奉的是谁,所做的事,一切都和做官和种地有关。”刘玄初连连摇头,一本正经纠正:“这叫耕读,什么做官和种地,俗!”“不都一样嘛。”金日乐敲了刘玄初的脑壳,一脸笑嘻嘻,“没本事的,在家种地。有本事的,上学堂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不成官就发牢骚,牢骚发完了,也不想回家种地。所以对你们汉人来说,做官就是最大的信仰。千百年了,都一个鸟样。”“士农工商,这你还真得承认。”金月生拍了拍刘玄初的肩膀,一脸无奈,“乐乐说的对,你们汉人,只把做官和种地当成正经事。其他的一概嗤之以鼻,不屑于顾。做官向来只会压迫种地的,所以做官才能高人一帽头,所以做官才是汉人最大的信仰。”“我也同意。”佟君兰也冲刘玄初叫道,“三教九流,你们汉人一个也看不上。千百年来,你们把做官和种地,印在了骨髓里。历史书记得,全是做官的。所以汉人最喜欢做官,其他的全是口是心非。”二金和佟君兰联合,刘玄初被呛得不敢抬头。曹继武叹了口气:“汉人眼里的正经,就是耕读。除此之外,所有的其他事,全都是不正经。所以我们汉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软弱无能,也正是因为耕读二字。”刘玄初不高兴了,瞪着曹继武:“你到底是不是汉人?怎么把汉人说的如此不堪?”这一下子,二金、佟君兰和东娥都不高兴了。佟六十怕刘玄初难堪,急忙摆手,制止了众人。曹继武又叹了口气,分析世界常见的文明方式:“耕读正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所以汉人所创造的是农耕文明。关外蒙古人以放牧为生,则是游牧文明。女真人以渔猎为生,他们创造的是渔猎文明。然而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有些相近,这一点我以后再说。所以可以将渔猎文明,当成游牧文明的特例。”“当今西洋人普遍以经商为生,所以他们创造的是商业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文明方式。接下来,我就从见识、欲望、和武力三个方面,来说一下三大文明方式有何不同。”曹继武说完,附耳佟君兰。佟君兰闻言,转身从屋里拿出三件物事,一边摆放在桌子上,一边对大家道:“农耕文明的主体是农人,筷子就代表农人。游牧文明的主体是牧人,短刃代表牧人。商业文明的主体是商人,手铳代表商人。”“咱们先说见识……”曹继武刚出口,金日乐忍不住叫道:“哎呀,农人抬头是天,低头就是禾苗,能有什么见识?”佟君兰瞪着金日乐一眼:“能不能不插嘴?”金日乐顿时不嚷嚷了。曹继武瞥过金日乐这一茬,对众人道:“天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咱们只说地上。”农人以耕种为生,所以他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可耕种的土地。如果没有意外,大多数农人的活动范围,不超过十里。牧人追逐水草而放牧,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牧人,他的活动范围,至少也在千里之上。商人是做买卖的,只要有人,就有买卖存在,所以商人的活动范围最广。活动范围越广,所见识的物事越多。因此商人的见识最高,而农人的见识最差。即使商人呆在原地不动,他所经手的商品,也来自各地,因此他的眼界也是最高的。而农人的眼睛里,只有固定的土地。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正常情况下,见识越广,欲望越强。欲望越强,动力越足。动力越足,拼劲越大。拼劲越大,胆识越高。胆识越高,武力也越强。所以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就像筷子,短刃和手铳。“说的好!”金日乐兴奋地鼓掌,众人也跟着鼓掌。陈圆圆忽然提出异议:“曹公子从活动范围举证,这未免牵强。汉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因此还是要比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优越。”“我赞同。”刘玄初叫道,“胡人不识诗书礼仪,怎能和繁盛的中华文明相比?”“放屁。”金日乐伸手拍了刘玄初的帽子,“都被打出屎来了,还要逞嘴。大清用了两年时间,就扫荡大部分华夏。这么不堪一击的繁盛文明,三爷还是第一次见识。”刘玄初无话可说。曹继武白了金日乐一眼,着重给陈圆圆和刘玄初分析:知识是智慧的总结,华夏文明的根基是土地。所以诗书礼仪所总结的知识,也脱离不了土地的属性。汉人最大的信仰是做官,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华夏文明传承了上千年,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哪个朝代的官吏,手里没有大片的良田?所以即便读了书,也脱离不了土地的属性。然而读书人却看不上耕种,所以读书人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硬生生地把自己和土地隔离开来。这样一来,他所学来和总结的知识,没有土地作为根基的支撑,就是无根之木,因而是假的,虚伪的,所以产生了虚伪的知识。虚伪经不起怀疑和求证的考验,所以虚伪害怕怀疑和求证。所以虚伪需要权威,权威的代表就是圣人。所以华夏文明,造出了全世界最多的圣人。虚伪的积累和传承,只会更加的虚伪,更加的不堪。这一点,以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最为明显。从孔夫子和孟夫子生存的年代来看,他俩的思想,在当时最虚伪。所以尽管他俩到处奔波,费尽心机地卖弄,然而各个国家,都不重用他们。曹继武无奈地摇了摇头:“先秦时代,最没有用的孔夫子,却被标榜为至圣,而孟夫子被标榜为亚圣,后世子孙把他们两个,硬生生搞成了权威。因而孔孟之道的传承,就如黄鼠狼下崽子——一窝不如一窝……”一众女人闻言,俱皆笑喷。刘玄初虽然也觉得大多数读书人虚伪,但孔圣人和孟圣人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曹继武拿黄鼠狼揶揄两大圣人,刘玄初哪里受得了?于是刘玄初跳脚了:“我不同意你的妖论!”“你不同意是吧。”金日乐一脸嬉笑,“那你来说说,后世有哪个大儒,超越了两大剩人?”刘玄初思索了半天,没有想出一个来。金月生见刘玄初想不出,一脸笑盈盈:“一代比一代强,这叫进化。一代比一代垃圾,这叫退化。所以孔孟之道,传承了上千年,却一直都在退化当中。你们这些当世人,竟然还比不上两个死人,真是笑话!”“不错!”金日乐挤眉弄眼地嘲笑,“拿着死人的假话,只能忽悠笨蛋。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哪个不是葫芦头?打仗长腿将,老母猪拱地,倒是一个比一个在行。”此时的刘玄初,真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曹继武见状,急忙制止了二金。过了一会儿,见刘玄初情绪稳定了些,曹继武试探地问道:“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比登天还难,你若受不了,曹某就……”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仁义之道,竟然是虚伪的,刘玄初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三兄弟说的都是事实。所以精神虽然被打击,但刘玄初的脑袋,还是清醒的。恢复理智的刘玄初,于是摆摆手:“没关系,权当交流。”见刘玄初一脸通红,金日乐摇头:“大师兄数次都差点把别人说死,你那脆弱的小心脏,到底能不能承受?”诛心杀人,信仰这个东西,最容易情绪化。一旦信仰被拆穿,脆弱的神经,根本经不起死神的折腾。刘玄初不住地抚摸胸口,缓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