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藤甲军(1 / 1)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494 字 2022-12-14

滇黔川三省交界,千年雄关七星关,两山夹峙,七星河从中间穿出,依山挟水,极为的险要。历来都是蜀楚两地,通往滇中的咽喉。此地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老将庄志城信心满满。对面的吴三桂,引外夷入关,是大明不折不扣的仇人。七星关众将士,一直呼喊痛骂,要取吴三桂的人头,给大明死难的黎民报仇。吴军将士,人人被骂的狗血喷头,个个情绪亢奋,纷纷进中军大帐请战。但年过半百的吴三桂,久经沧桑岁月的洗磨,早已熬成奸猾的老油条。自从跟了大清混日子,他早就对谩骂的蜚短流长免疫。见众将都沉不住气,吴三桂于是笑眯眯地给每人发了一朵棉花。众将当场全都傻了眼。明军不住地掀起滔天的骂声,吴军却龟缩在营中,就是不肯出头。七星关太过险要,强攻肯定吃大亏。经过孙可望一番幺蛾子闹腾,明国的实力,已经严重下降。目前对吴军最为有利的策略,就是避战对峙,持续给七星关压力,消耗明国,等待最佳的战机,可以一举直捣昆明城。所以吴三桂名声虽然不怎么样,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吴军避战不出,明国连续骂了几天,精力耗尽,迅速老实了许多。然而吴军抵在眼皮子底下,明军也不敢掉以轻心。对于吴三桂的乌龟战术,老将庄志城,相当的蛋疼。交战的主动权,被吴三桂牢牢掌控。七星关明军,只得枕戈待旦,昼夜不敢放松,殷切期盼,援军赶快到来。杨延寿接到刘文秀的命令,立即带着自己的部队,从播州向七星关火速进发。播州杨氏,源自太原,自唐至今,延续已经七百余年。由于年代久远,杨氏早已僰化,成为僰人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土司。直至大明万历年间的改土归流,杨氏在和大明的对抗中失败,从此地位一落千丈。如今天下大乱,杨氏想趁机重新夺回原本的名望。永历朱由榔支持了杨氏的想法,于是杨氏的代表杨延寿,选择了放弃仇恨,和大明合作,共同对付大清。这次七星关之战,关乎着明国的存亡,不容有失,因此杨延寿带来了僰人最精锐的藤甲军。这支藤甲军,刀枪不入,入水不沉,极善西南山林穿越作战。刚一到七星关,杨延寿立即利用山林的掩护,突袭吴军的中军大帐。中军护卫队惊得四处逃散。吴三桂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身子跑进了吴应麟的左营。有了刘玄初和吴应麟的接应,吴三桂终于缓过一口气。吴三桂一边穿衣服,一边急问军师:“这是什么鬼东西?好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刘玄初脱口而出:“藤甲军!”军师是蜀人,靠近僰人地区,他曾听闻僰人的藤甲军。况且《三国演义》中,孟获也曾借助藤甲军,大破诸葛亮。只不过诸葛亮技高一筹,最后用火攻胜了藤甲军。刘玄初刚一提到七擒孟获,吴三桂顿时想到了火攻。但刘玄初却劝吴三桂道:“杨延寿士气正盛,此时不利我军交战,还是暂退为妙。”吴应麟反对后退,于是对吴三桂道:“军师太过懦弱,藤甲军最怕火。只要用火攻,定可斩杨延寿,替父王出口恶气!”中军大帐被袭,自己光着身子逃跑。这以后还不被天下人给笑死?吴三桂愤恨交加,不顾刘玄初的劝阻,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帐外,指挥放火。父子二人带着一支火箭队,赶往营前,要为大败找回颜面。一见藤甲军,吴三桂的满腔愤怒,随着弓弦响动,带着尖啸,射了出去。然而,火箭是嵌在了藤甲的缝隙上,但藤甲却没有烧着。不但没有烧着,藤甲上被震下的一层白粉,竟然将箭上的火苗给打灭了。吴军将士,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三国演义》里,对付藤甲军,记的就是火攻,可眼前为什么没有用呢?难道罗贯中老学究,也是忽悠的高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众人皆知。杨延寿也不是傻子,在他的藤甲上涂了一层矾石粉。矾石本是一味矿物中药,遍布滇黔各地。但除了药用,矾石粉也是极好的灭火材料。有了矾石粉的保护,藤甲自然就不会烧了。就像李定国的象兵一样,藤甲军也在进步,平西王若还是老一套思维,估计会和敬亲王堪尼一样的下场。正在吴三桂愣神之际,杨延寿对左营发动了突袭。父子二人见势不妙,掉头就跑。藤甲军一路狂追,眼看吴三桂就要被杨延寿捉了。两翼突然冒出两个高手,拦住了杨延寿。吴三桂定眼一看,原来是石廷国和李世功,于是急忙躲在了二人身后。石廷国趁杨延寿愣神之际,内力激射,一拐点中了胸口。但杨延寿没有一点反应,扬手一刀,照着石廷国的脑袋,直接劈了下来。苗刀狭长锋利,气势恢宏,石廷国惊得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好在及时赶到的毛金星,背后拉了他一把。饶是如此,石廷国的左臂,也被刀尖划开一道血口。杨延寿身穿藤甲,刀枪不入,水火不浸,横冲直撞,根本没有把三人放在眼里。甲弑营三个高手,竟然被逼的连连后退。好在机警的刘玄初,及时接应了吴三桂。毛金星三人,实在奈何不了杨延寿,只得趁机溜走。刘玄初扎住后军营寨,堆起大石,将路封死。藤甲军一路狂追,早已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猛然撞见刘玄初的石墙,于是也收兵回了七星关。强悍无比的藤甲军,如同鬼怪般的存在,吴军将士,个个心惊胆战。吴三桂再也不敢提出气的事,命令手下深挖营池,高筑寨墙,以防藤甲军再次偷袭。等防卫诸事吩咐完毕,吴三桂急忙向刘玄初请教:“藤甲军如此厉害,难道真的没有破法?”刘玄初叹了口气:“黔中的一种野藤,十年以上者,方可用来备制藤甲。取下的藤条,先剥皮浸油阴干,重复繁琐几十次,历时三年时间,十则选一,方可用来编制藤甲。如此复杂的工序,编制出来的藤甲,自然轻便坚固,价值堪比黄金。寻常的刀剑,根本就奈何不了。”原来藤甲的制造,竟然如此繁琐!众将俱皆吃惊。如今杨延寿的藤甲涂了矾石粉,就连火也不怕。众将纷纷摇头无奈,想起逃跑时的狼奔豕突,个个心有余悸。众将正在哀叹之时,突然一人大呼:“我有办法!”大家急抬头,见是石廷国,于是催促他快说。伤口的灼痛,钻心的疼,石廷国恨死了杨延寿。于是他强忍着剧痛,对吴三桂道:“鞭锏乃是破甲神器,平西王不如挑选精壮士卒,练习鞭锏。下次对敌,定能将杨延寿打成肉泥。”诚所谓,降魔自有降魔杖,打狗还需打狗棍。鞭锏的产生和大量使用,正要因为宋代重甲的升级和大量使用。众将听了石廷国的建议,以为是高见,纷纷鼓掌喝彩。吴三桂大喜,立即下令吴应麟去挑选士卒。然而吴应麟刚要转身,就被毛金星给伸手拦住了。众人不解,眼睛刷一下,全瞄着毛金星。李世功上前一步,对吴三桂道:“鞭锏破甲,这话不虚。但鞭锏乃是重器,就是武功高手,也很难将鞭法和锏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更何况是普通士卒?杨延寿一个人,穿着藤甲,就将我们三大高手,打得落花流水,足见这藤甲极为的轻便。所以即便拿着鞭锏,由于笨重不灵活,咱们照样也会吃大亏。”众将闻言,面面相觑,默然不语。李世功说的不错,鞭锏这两种武器,动不动就十几斤以上,普通人怎么可能舞的动?吴三桂一脸的沮丧,眼巴巴地看着刘玄初。此时如果连刘玄初也没有主意,吴军也只有耗在七星关了。于是众人的眼睛,也跟着吴三桂,全都殷切地看着军师。刘玄初捋须想了一下,忽然微微一笑:“正面不行,不如……”军师故意吞了一半,众将皆一头雾水。吴三桂忍耐不住,急催刘玄初。刘玄初神秘地一笑,凑近吴三桂身边耳语了一番。吴三桂闻言,喜得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连连夸赞好计。出完计谋,刘玄初向吴三桂行个礼,转身而去。紧接着,吴三桂也喜滋滋地离开大帐,全然没有理会一脸蒙的众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吴三桂和刘玄初,怪异的喜悦,全都愣在原地。过了一会儿,毛金星和李世功,也猜出了刘玄初的计谋,于是也离开了大帐。几个聪明的家伙,没有一个人肯漏风,众将也只好悻悻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