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心头滴血的选择(1 / 1)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440 字 2022-12-14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兵变,交锋的焦点,就在平西王府内,如果不能迅速稳住焦点,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统统都要去见阎王。所以喧嚷一起,笙歌顿止,吴三桂像一头发了疯的豹子,从大殿之中窜了出来。夷丁突骑战力强悍,就在吴应麟即将抵挡不住时,吴三桂突然飞窜而来。对于吴三桂,兀良哈、哨子和合捞三人,甚为忠心。三人带入王府内的弟兄,人数较少,即便杀了吴三桂,也难以逃出昆明城,于是放弃了抵抗。兀良哈直言不讳,将心中对清国的怨气,以及密谋举事的计划,一股脑儿说出来了。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惊得说不出话来。夷丁突骑可是吴三桂的心头肉,他怎么也没想到,兀良哈这三个混蛋,竟然给他来了这么出戏。他吴三桂不是不想反清,可是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天下大势刚定,吴军在云南的根基,还没有扎牢。吴三桂一点准备都没有,此时贸然举事,只会落个失败的下场。朱由榔是什么货色?除了腿长,他还能干什么?他坑光了李定国的家底,连带着把大明彻底坑死了。你们三个竟然选他当老大,脑袋被驴踢了!反清是要讲究策略的,你们怎么就存不住气呢?你们要整事,能不能先和我商量商量?济朗这老犊子就在跟前,你们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恨铁不成钢,吴三桂心中对兀良哈三人,是又爱又恨,又怜又忿。眼前的这一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敢相信。然而眼前的闹事者,虽然都是夷人,但已经跟随吴三桂多年。夷丁突骑,如果没有兀良哈三人,基本上就废了。济朗就在眼前,此时的吴三桂,面临两难:要么反清,要么处决肇事者。平西王自家的事,外人不便插手。见吴三桂为难,洪承畴走上前来,吩咐吴应麟,暂且将罪犯押赴大牢。女真人竟然也来反对大清,济朗早就惊呆了。当前的态势,弄不好他连小命都保不住。所以洪承畴卖了老脸,帮吴三桂解围,济朗一句话也不敢说。自己家里,出现了这么大的事,吴三桂超级的郁闷。军师刘玄初,听闻吴三桂抓了朱由榔,一连来了六封书信。信中刘玄初极力劝说吴三桂,将朱由榔交给大清处置。兀良哈等人,刚刚被带走,刘玄初的书信又来了:朱由榔烂泥扶不上墙,天下几乎人人知道。但朱由榔毕竟是大明天子,百姓对这个虚名,还是有着极深的情怀。目前来说,除了巩固云南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收服民心。收服了民心,一旦将来有了机会,便可一呼百应。如果朱由榔在你手里没了,那么民心将会丧失殆尽。即便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有民心支持,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朱由榔即便是坨狗屎,你把他含在嘴里。你是觉得恶心,你一定不想把他咽下去,但也绝不能把他吐出来……民心,民心!大清没有一丁点的民心,不照样取得了天下?吴三桂果然觉得狗屎恶心,信还没读完,就被扯得粉碎。战场拼杀了半生,所有的对手之中,吴三桂早就发现,凡是民心所向的大明高士,个个没有好下场。所以真刀真枪的实力,才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所谓的民心,吴三桂向来不感冒。如今吴三桂实力雄厚,为大清所忌惮。所以要想在云南开藩设府,传承大元帝国梁王基业,承接大明帝国黔国公旧例,吴三桂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朱由榔这个结局,就成了不错的筹码。然而不但军师反对这样做,兀良哈三人,竟然也出了幺蛾子。如此看来,在自己身边,反对这件事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为免夜长梦多,朱由榔这滩烂泥,看来是留不得了。朝廷收缴征西大将军印信,无非就是试探我的态度。既然这样,我也不如试探试探朝廷的态度。吴三桂思索再三,于是对济朗行礼道:“听说火器营所在,是原黔国公的府邸?”大明黔国公的府邸,是昆明城中,最豪华的宅院。吴三桂本来想据为己有,但却被曹继武抢了先。如今的黔国公府邸,火器营占了一半,另一半给了洪承畴和济朗。这事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他想继承黔国公旧例,所以他来了个明知故问。济朗也是修行多年的老狐狸,吴三桂的言为之意,他怎么能听不出?眼前闹的这出戏,正好给济朗找了个台阶。于是他冲吴三桂点了点头:“只要有了结局,那座府邸最终的主人,也将确定。”黔国公府邸是沐家的,沐家是大明的臣子。大明落幕了,沐家也就跟着消亡了。沐家的产业,也是大明的产业。所以大明逝去,这沐家的产业,自然就归了大清。至于由谁来继承,这就要看谁能完成结局了。济朗的言外之意,是要吴三桂杀掉朱由榔,然后才能继承黔国公的旧例。乱世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真刀真枪。而民心属于人治,这个在乱世纷争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太平盛世之中,这人治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吴三桂杀掉朱由榔,民心就会丧尽。到了将来,他吴三桂再来反清,老百姓就不会跟风。没有百姓的支持,他反清的事业,只能是昙花一现。济朗这一招,是釜底抽薪之计,够损的。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吴三桂的乱世观念,还没有转变,他又不肯听从军师的,所以他根本没有看出济朗的真面目。得到了济朗肯定的答复,吴三桂很高兴,立即命令楚半瓶,去杀朱由榔。楚半瓶原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跟了洪承畴,最近才跟了吴三桂。他也反对杀朱由榔,只是他新加入吴军,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洪承畴。老狐狸洪承畴,避开了楚半瓶的目光。在广大汉人眼里,洪承畴十足的汉奸嘴脸。但在他洪承畴心里,杀朱由榔这事,他也不愿掺和。见楚半瓶磨磨蹭蹭,吴三桂明白了他心中所想。这家伙不愿意干,一定是不想背负骂名。如果强逼他去,说不定又闹出兀良哈这一出,弄不好会鸡飞蛋打。暗骂了一声瘪犊子,吴三桂顿时转出一个坏主意,于是对楚半瓶耳语一番。楚半瓶闻言,大喜而去。不大一会儿,楚半瓶一切准备停当,跑回来向吴三桂恢复。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分别向朱由榔行了礼。刚才吴三桂和济朗说的隐语,朱由榔一句也没听懂。刚刚经历了一场劫持,朱由榔心有余悸。见楚半瓶要来拉自己,朱由榔吓得乱窜。吴三桂于是对朱由榔道:“黔国公还活着,是他要请皇上移驾黔国公府。”听闻沐天英还活着,朱由榔大喜。沐家和朱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待在沐天英身边,远比吴三桂这里,要安全的多。于是朱由榔毫不犹豫地上了马,跟随楚半瓶而去。见朱由榔去了,吴三桂心里一阵暗笑,济朗内心有些怜惜,而洪承畴却有些愧疚。吴三桂将大将军印信,交给济朗。济朗非常满意,立即告辞回府,向朝廷通报。望见济朗得意的背影,吴三桂愤愤地骂了一声老犊子。虽然得到了济朗的答复,但作为异姓王,要想在云南坐稳位置,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清随时都有各种理由削藩,到那个时候,该怎么应对了?洪承畴刚要转身离去,吴三桂急忙向他讨教长久之计。济朗阴损的嘴脸,早被洪承畴看透。但此时的吴三桂,慢慢出现了刚愎自用的苗头。既然连刘玄初的话,他都不肯听从,洪承畴也就没有必要告诉他。此时吴三桂又来讨教,洪承畴本不想告诉他。但念及旧情,洪承畴叹了口气,附耳道:“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如果狗和弓还能派上用场,那就不会被烹藏。如果吴三桂无所事事,坐享荣华富贵,大清看在眼里,一定很不舒服。如果云南战事一日不停,大清就不敢削藩吴三桂。洪承畴不愧为多年的老狐狸,短短的九个字,就令吴三桂茅塞顿开。看来还是老督师谋略高超,吴三桂对着洪承畴的背影,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