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番外篇35 萧衍起兵(中)(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上回我们说到南齐帝国雍州刺史萧衍得知自己的兄长萧懿被皇帝萧宝卷冤杀于首都建康城中,悲愤之下,直接拉起反叛大旗,招兵买马,准备沿江而下,推翻萧宝卷的残暴统治。乍眼一看,大家可能都会以为萧衍是“冲冠一怒为兄长”,其实,如果我们细读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萧衍的反叛是迟早发生的事情,兄长萧懿的被杀只是“或多或少影响了部分人心的走向”,给了萧衍一个反叛的借口而已。如果萧懿没有被冤杀,假以时日,萧衍就算不能推翻萧宝卷的南齐帝国,他也会割据一方,成为独立王国。

《资治通鉴》对于萧衍以及其所统领的雍州部众在“起事”前蠢蠢欲动,未雨绸缪的“反叛”行为有着很多处的描写:

我们在裴叔业献寿阳的章节曾经记述过,当时裴叔业徘徊于是否投降北魏,于是向萧衍问计。萧衍当时就建议裴叔业不要投降,先坐观时局之变,待条件成熟,就反叛中央,行“废立之事”。虽然是萧衍给裴叔业出谋划策,没准藏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萧衍自己在当时也已经是反心侧漏。

同样,当年萧懿还是郢州刺史时,萧衍就劝说大哥把家人召到郢州、雍州,从而进退有据,割据荆湘,天下太平,就为朝廷尽力,天下有变,则举义兵匡济国家。之后,皇帝萧宝卷大杀四方,引起兵变不断,崔慧景起兵,萧懿回师平叛时,萧衍又派特使飞马赶到萧懿大营,劝他说:“诛杀崔慧景之后,大哥你就会建立不世之功。俗话说‘功劳太大,赏无可赏,只能赐死’,面对贤明君王,还不见得可以自保,如今君上如此昏聩,你怎能免死?不如平定叛乱之后,直接挥兵入宫,行使‘废立’之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不能,干脆班师历阳(安徽和县,长江以西,属于合肥防线),宣称抵御北魏南下,则声威震慑内外,谁敢不服从命令!如果两件事都办不到,一旦放弃兵权,接受高官厚禄,没有军队,则一定会后悔的。”萧衍一席话明确说出了他的立世哲学,可惜萧懿没有听从三弟萧衍的劝告,最终身死建康,令人叹息。不过史书记载萧衍一共兄弟9人,除了大哥萧懿和老四萧融被萧宝卷捕杀,其余兄弟皆听从萧衍劝告,准备充分,藏于民间,躲过了这场斧钺之灾。

萧衍反心侧漏,其属下明白事儿的将领自然有所领悟。当时萧衍见劝说萧懿不成,就自己暗暗准备,召集勇士上万人,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就是的卢马载刘备跃过的那个檀溪)之中;茅草也堆积的如山冈一般,然而这些战备物资却只储藏,不使用。中兵参军吕僧珍看出端倪,也私自准备船橹数百张,以备急用。等到萧衍拉起反叛大旗之时,各军将士在军火库争抢船橹之时,吕僧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船橹,大家才停止了争抢。

早些时候,有人跟雍州辖下的上庸太守韦睿询问当下时局时,韦睿就说:“陈显达虽然是员老将军,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崔慧景颇通事理,但他儒雅却缺少英武之气,他们估计都要灭族。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会是我们刺史萧衍大人吧。”于是,韦睿就派遣自己两个儿子前往襄阳“深度结交”萧衍。等到萧衍起兵之时,韦睿亲率郡兵两千人,兼程前往襄阳参加起事。

不仅是韦睿,华山太守康绚、梁州及南秦州刺史柳惔也纷纷起兵相应萧衍。康绚还亲率郡兵三千赶往襄阳参战。一时间雍州全州鼎沸,群情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