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上回我们说到陈伯之受到老友丘迟劝降信的“感召”,率领梁城八千兵马回归南朝。陈伯之之所以重回祖国怀抱,除了我在上一章分析的几条理由之外,南梁帝国皇帝萧衍举全国之力正要进行的一这次大规模的北伐,其实实在在的对于北魏帝国的巨大军事压力,才是陈伯之不得不选择投降的诱因。
史书记载,早在一年前的公元505年夏秋季节,北魏南梁两大帝国围绕汉中益州的战事刚刚告一段落之时(北魏帝国镇西将军邢峦正在苦口婆心的建议北魏帝国继续増兵,一举拿下益州,参见“得陇望蜀”),两国在淮河沿岸以及雍州地区的小规模军事摩擦却在不断加剧,逐步升级。时间来到公元506年春夏之交,趁着雨水充沛,河流暴涨之时,南梁皇帝萧衍一声令下,充分准备一年之久的各条战线的南梁野战军一起出动,向北魏发起了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一、南梁帝国太子右卫帅,将军张惠绍率领东线兵团兵分两路,一部从淮阴越过淮河由南向北攻击前进,一部则在郁州(连云港)实施两栖登陆由东向西攻击,两部形成钳形攻势攻击北魏徐州地区,兵锋直指徐州州府军事重镇彭城。
二、南梁帝国江州刺史王茂,统帅雍、荆、郢、江州军马,形成西线攻击兵团,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北魏孝文帝侵占的汉北五郡展开攻势,如果进展顺利,将继续对北魏腹地宛城进击。
三、南梁帝国徐州刺史昌义之和豫州刺史韦睿各自统帅所属兵马,一起形成中线兵团,分别从钟离(徐州州府,安徽省凤阳县)和历阳(豫州州府,安徽省和县)出发,从东方和南方形成钳形攻势,攻击北魏帝国的寿阳地区。
四、南梁帝国临川王萧宏以皇六弟的身份亲自坐镇中线,统一都帅三军,具体协调指挥东、西、中三路战事。
史书记载,南梁帝国此次北伐在各条战线军容强大,尤其是临川王萧宏亲自坐镇的中线兵团,武器精良,兵强马壮,为数十年,甚至近百年来南朝少有的一次大规模进击。回望历史,其实就算史书不加评论,我们也可以看到,自从刘宋帝国文帝刘义隆发动过大规模北伐战争之后,南朝政权历朝历代都对北方强大的北魏帝国采取守势,在连年的征战中,不断丢失徐州、青州、豫州、梁州等地,淮河以北以西,汉水以北,汉中全境、益州一部等等大片国土被北魏帝国蚕食。
不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正反两面,尽管南朝的疆域不断缩小,但一些有利于南朝的因素却在不断积聚:
第一、由于华夏夷狄之分,尽管北魏占据大量土地,但是很多“沦陷区”汉人却在战乱中不断南迁,对于南朝来说,“人民”这种战略资源的损失并没有表面上国土丧失的那么严重。
第二、从东晋南渡建国以来,江南地区在百余年间被带着先进农业生产经验的北方移民不断开发,长江流域从秦汉时代的蛮荒之地快速向未来隋唐时代的农业核心区转变,一个富庶强大的长江经济带已颇具雏形。到了隋唐年间,富庶的长江三角洲还将通过大运河反哺中原,那是后话。尽管如此,如今的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已经可以让南朝和北方强权叫一叫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