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通天霸天干西 ”查找最新章节!
三清指“三才”为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理的配置组合,反映综合内在运势。
2、《武术汇宗》: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即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当张天师创立道教后,对于神灵的祭拜本来也是采用传统的方法,那就是同时尊奉黄帝与老君,至于黄帝在道家的影响可以在庄子的文章中看到。
黄帝的崛起和道家黄老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齐国与楚国的大力发展,到了汉代黄老道家鼎盛之时,黄帝正式确定为始祖神。但做为中华共祖的黄帝实在太敏感了,和黄老道家不同新兴的道教无力控制这尊大神,于是在后来的宣传中,黄帝一般是被做为人王成仙的楷模而宣传的。对老君的信仰则被传承了下来。
然而当时空转到南北朝时,道士们忽然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大敌,那就是佛教。
借助南北朝的乱世,佛教以“救苦救难”的旗号取得了大发展。这个宗教从思想领域看,远比道教精妙。这一点是中印两国人民的民族性决定的。
道士一看,这不行啊,得顶住,可好汉占不住人多,自己的主神就太上老君孤零零一个,而佛教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不够又来个五方佛、过去七佛.....拉帮手吧?问题是黄帝他老人家不乐意了:“你们把俺地位排那么低,我能出啥力?”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不是还有句话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道教走上了编造新神的路子。当时江南有个著名道士陶弘景,他就动起了脑筋。
那个时代,道教的重要力量,在江南有三支,除了张天师代表的天师正一道外,还有茅山派与灵宝派。茅山派又称上清派,供奉的祖师是女仙魏华存。陶弘景就是茅山一系的。灵宝派的代表人物是许逊、葛洪一系,这不去说他们。
三派的主神大家都明白了吧,上清派供元始、灵宝派就是供灵宝,而正一派还是供原汁原味的老君。为什么叫“原汁原味”呢?因为事实不是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化身,相反,元始天尊是老君的化身!
万籁声大师《武术汇宗》: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指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1]
南宋大儒朱熹认为:“道家之学,出於老子。其所谓"三清",盖仿释氏"三身"而为之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释迦之本性也;报身者,释迦之德业也;肉身者,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今之宗其教者,遂分为三像而骈列之,则既失其指矣。而道家之徒欲仿其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僣逆,莫此为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