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看上去真有那么美?近年,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股民国课本热。

从"幼童文库"系列到《老课本,新阅读》,民国语文课本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九州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纷纷推出老课本系列。

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开明书店民国时期出版的系列语文课本。

目前,该系列已经推出了《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开明儿童国语读本》和《开明少年国语读本》等多套,这多套书都是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

和过去种种出版热一样,在民国语文课本的出版上,跟风情况非常严重。

是什么原因让它热起来的?民国课本真有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吗?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民国作文,也是八股,哪有那么美这篇出自《民国模范作文》,广东番禺的一个小学生所写的,不久前在微博上被风转。

昌切教授一字一句把它读下来:“某月某日,校中放假。

课余在家,殊无聊赖。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

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

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

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

见有茅亭,乃入座。

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

就灯下而记之。

”昌切教授认为这种作文读来简直令人作呕,它完全是一篇套作,“你看,时间、地点、景物、动态描写,根据他们的课本套作的,也基本是古人作文的格局,字句都很短,很多四字句,六字句,也套作于四六骈文。

”当然,作为小学生的作文做到这个程度可以理解,作为范文还可以讨论,网上有人把它捧到不合适的高度,这种倾向有问题。

齐白石当年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为文最重要的在于有无真情实感。

现在有种倾向值得注意,2009年武汉汉南高中毕业生周海洋在语文高考中,用51行102句每句七言的古体长诗写作《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它的最大问题不在于选择古诗还是现代文写作的问题,“而在于它不是因情生文,是为文造文,个人认为不宜提倡。

”民国课本,好玩中有深意“民国儿童读物重出”之热现象,发轫于民国老课本的重印,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的重印,再到《老课本新阅读》,林林总总。

为何80年后,民国老课本仍能重焕生机?昌切教授认为民国课本能够从中国社会由古而今的转型中,体现那个时代的特色。

它依据儿童特性因材施教,德育部分,突出修身教育,以养成新型人格。

内容上,体现社会转型以后共和时期,追求个体自由,人人平等思想。

如《两个疑问的信》课文:“平之:先生时常对我们说,进退要守秩序,应对要有礼貌。

但是也有人说,秩序,礼貌,是束缚自由的东西。

照你看来,究竟应该怎样呢?”它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还引起学生思考,尊重自由。

智育部分,体现的塑型教育。

依据儿童语文习得的特点来安排,天地人文各方面内容都有,循序渐进,内容的品质非常好,既承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拓展了新的思想成果。

还非常有趣,能照顾到孩子的特点,吸引他们学习,其中一篇《请问尊姓》: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

”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很好玩。

坊间热炒,源于对语文教育现状不满坊间热炒民国课本,源于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不满,激发的是对语文教育及整个中国教育的质疑和反思。

建国以后的教育,以政治为首要标准,语文课本体现的“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僵硬和冰冷,使语文课本丧失了生活的真实,丧失了人性的丰富,丧失了世界的广阔,丧失了文学的审美魅力。

选文上,厚今薄古,白话文比重大,文言文比重小。

这种标准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中末期,社会对语文教材的批评越发强烈。

此后的每次变动都引起较大争议。

从前教材选用较多鲁迅杂文,如《〈呐喊〉自序》、《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等充满火药味、战斗檄文式的杂文,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革命散文,渐渐退出中学课本,选文更注重审美和有趣,到新世纪,金庸文章也入选课本。

政治色彩不断淡化,集体主义精神也有所淡化,突出审美、个人化的东西。

但凡此种种都不足以改变教材的整体格局。

就像国家在探索中发展一样,学生们用的语文课本也在汲取各种意见中不断修正、改订。

经过多次反复,现在的语文课本在选择标准上显得举棋不定,选编者不知以什么为标准,这也是教育宗旨不够明确造成的。

有人还批判现有的教材“有毒”。

如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家人身体不健康,母亲极度压抑;而人教版《日记两则》里的母亲,道德完美,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反观民国课本,体现的是明确的价值观,儿童需要识字和阅读、写作,需要知道天地人文常识,是为塑造新型人格。

民国课本的出现恰逢其时。

这和《老课本,新阅读》的作者邓康延的观点不谋而合,邓康延认为,我们当今这个社会,思想不断开放,各种文本不断被挖掘,民国儿童读物的出现,也是在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好像转身...

废除八股文是那一历史事件

但是戊戌变法百余日便失败了。

所以历史事件应该是‘清末新政’。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着八股文的影子,八股文也是有利有弊的,内容基本与戊戌变法一致,1902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

废除八股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戊戌变法提出了废八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开始施行新政,翌年起废除...

军训个人总结

适当改一下就可以了:人们都说,军训会很苦很累,他不但会晒黑你的皮肤,而且会限制 你很多自由。

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没有退缩,依然满怀信心去迎接。

忘不了,第一次站军姿。

汗流浃背人站如松的情景;忘不了,第一次 教官来,大家欢呼喜悦的样子;更忘不了,一人倒下,几人互相搀扶 的画面······我不知道,是否很多的忘不了拼凑在一起回组成一本军训 成长路。

在这本成长录里,记录了我的成长和成熟。

在军训中,最喜欢干的是莫过于和大家一起拉歌,唱军歌,也只有 在那时, 觉得大家亲如一家。

有事把嗓子都喊哑了, 也不愿意停下来, 随着军训的推进,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团结而又亲切的团体。

渐渐喜欢 上了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教官多想这种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呀, 可 毕竟军训时只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小片段, 可这个小片段让我学会如何 去面对挫折,如何再以后的路上走的更坚定,如何让我打造属于自己 的一片天空,这个小片段,我将永远的珍藏。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会用更多的热情投入其中,认真听取老师和 教官的教诲,严格执行教官的命令。

任凭骄阳如何猛烈,我都会坚持 到底。

像军人那样,不抱怨苦和累,严格执行命令,认真遵守铁的纪 律,做合格的教科人。

看!那烈日下与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教官们。

辛勤的汗水浇灌着 一棵棵幼苗。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教官们都细心地教导,那循 循善诱的精彩画面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常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颗敬佩的心情,道一声:“教官们,你们辛苦 不管前方是风雨,还是险滩,我们将与教官们走完这精彩的 5 天。

让岁月珍藏一份经典的画卷。

保存一份完美的回忆。

我们坚信 5 天后的我们将会更完美。

让我们用心去呼唤,让暴风雨 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已经作了最充分的准备,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 挑战, 去适应, 去完美这5天的精彩而又刺激, 艰苦而又快乐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用心灵去呼唤,用行动去感化,用自己最终的梦托起明天的太阳。

献给天下最可爱的人。

可敬的教官们,让我们 12 届新生 一齐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们非常感谢你们。(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