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韵犹存(2 / 2)

以偶遇美人而无果比喻怀才不遇,形象而写实,让人“心有戚戚焉”。

结句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历代诗人学者的赞颂。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图片

咏梅之绝唱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梅花的绝唱,诗人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

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末句想见劲节。

图片

精工佳作,句句经典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另辟蹊径地揭示了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梁绍壬谓:只起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结更凄绝。”

图片

英雄气格,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之宏大。

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图片

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的名作,开头14个叠字,缓缓读来,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这首词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图片

豪壮悲凉,义重情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在京口,面对锦绣江山,缅怀英雄人物,感慨国家悲凉。

此词用典颇多,读完,可理解辛弃疾一片为国的热忱,他想为国效劳,却报国无门,大志不得伸。空对古迹怅望,却毫无办法。

明代杨慎《词品》: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图片

笔法空灵,寄寓深长

《扬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余音缭绕,余味不尽,姜夔用词清雅空灵,“清”“寒”“空”“波心”“冷月”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意境。

词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历代诗发》: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