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通天霸天干西 ”查找最新章节!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宋】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图片
【注 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2草堂:杜甫在成都时的住所。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往来于金陵(今江苏南京)、采石(今属安徽)之间。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3‘‘珠帘”句:杜牧《赠别二首》之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轻舸(gě):小船。
5“语音”句:言友人说话时吴地口音未改。吴侬,吴地口音。
6“夜阑”二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译 文】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图片
【赏 析】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主要写相聚,一起句便借用“李、杜”故事相喻,使词情深笃,为全篇定下伤怀感愤的基调;承上阕相聚,下阕便是话旧,旧情难叙,却又伤离,几多凄然,几多惆怅。全词多化用前人诗语,抒写了自己的被贬谪远方后悲苦迷惘的心境。
【作 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苏轼自幼奋厉有天下志,入仕之后,主张改革弊政。因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旧党执政,升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因不同意完全废除新法,与执政者发生分歧,自请出知杭州、颍州等地。新党再度执政,被远贬惠州、儋州。后遇赦北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全才作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图片
图片
明日词牌
图片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此调以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等二十四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蝶恋花·送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下片描写了作者有家难回,于是借酒消愁却又难以解忧的愁怀,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的浓郁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首词通过对比、反衬等艺术手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词语意沉痛,风格深沉凝重,情意缠绵,富有艺术感染力。
【白话译文】
雨后的春景更加清丽。只有离别故乡的人,心中的隐痛终难清洗。北固山前,三面临水,宛如碧玉梳堆起了青螺发髻。
一封家信来自遥远的万里。问我什么时候,真的为回归故里而决计?回首送春,拼死一醉,东风吹断了我的千行热泪。
图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图片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熙宁六年(1073)腊月,苏轼受转运司之命赴常、润、苏、秀等州赈灾救济。次年,即熙宁七年(1074)春,苏轼在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致意,询问归期,苏轼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这首词。
图片
【整体赏析】
苏轼是圣于情者,读其词会感到他所爱者极多。即以异乡异土来说,凡有井水饮处,他都能发现它们的山水之美、出产之美、人物之美,所以人们常常引用他的“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说明他对生活的热爱之忱,这当然是有见地的。不过人们往往又因此而忽略了他对故乡的爱,似乎他志在四方,已经乐不思蜀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故乡之情和李白一样,浓如美酒,真醇之极。此篇就有这种特点。
上片开篇,词人先写经过春雨洗涤浸润过的眼前景物,一切山水都是焕然一新的,“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春雨过后的千百种景物都显得如此清新,清新得给人美的享受,然而在这一片烂漫的春光里,唯有我这个游子的离恨忧郁无法被洗去。一个“洗”字,用得妙,春雨是美好的,能经过春雨洗礼也是一件乐事,然而雨只能拂去事物表面的尘土凡垢,那难以释怀的思乡之情却是深深地埋在心里,是春雨无法触及的。这场好雨可以滋润青苗绿篱,但却滋润不了词人惆怅的心底,这种在美好事物面前产生的强烈的对比,一个“洗”字,道出千种万种的辛酸与无奈。此时的词人,又放眼向远方望去:“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远远看去,一条江水环北固山潺潺流过,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同少女头顶上青螺形状的发髻,而那蜿蜒的江水就像是碧玉做成的梳子一般,依偎在北固山的旁边。古人喜欢以物喻人,用美好的事物形容美好的女子或男子,同样,苏轼此处的描写更形象生动地把北固山美丽的景色如画卷般展示给读者。这样的山水虽美,但是终究不是故乡的景色,这么美的景色不属于我,又给词人的离愁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图片
这时词转下片,看到这美景,本来思归之心就已经很难耐了,此时又偏偏收到了乡书,“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词人说:终于还是收到了故乡的家书,家中亲人挂念,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一个计划准备回家呢?家人盼着我回家,我又何尝不想还乡?但这个归期,我又去问谁呢?想到这里,漂泊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词人也无奈,最后逼出了末句:“挥手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干行泪。”读到此处,读者的情绪也被激发到高潮。心里的离愁和无可奈何,使词人实在目不忍视眼前的美丽春色了,只能蓦然回首,真是想大醉一场就让春天这样过去,不要再让词人的心更难受了。人人盼春而词人在此却要“送春”,个中滋味,实在是催人泪下;而词人的心是多情的,是容易被感动的,这么忧伤的情,不妨转过头迎着风,让温暖的东风来吹散词人脸上的泪痕。这里的“吹”和开头的“洗”又构成一组呼应,词人想让美好的春雨洗掉自己的忧愁不得,到最后就是想让东风吹去脸上的泪痕也不得,太难过,太悲凉,眼泪一行一行不住地流下,千行的思乡泪,就是东风也吹不干,只能把它们吹乱吹“破”。情之至,问之至,百转千回的惆怅,尽在两片词中,两个字里。
图片
往期精彩
301.《沁园春·恨》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302.《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303.《满庭芳·小阁藏春》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304.《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305.《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306.《鹊桥仙·立春除夕》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307.《立春日感怀》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308.《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309.《行香子·树绕村庄》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