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通天霸天干西 ”查找最新章节!
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懂得什麼才是真。經得起誘惑的人,才能懂得什麼才是善。容得下瑕疵的人,才能懂得什麼才是美。
佛教讲因果心,并非是消极地让你啥都别干,听天由命,而是让你了解你所做的每件事都会产生一个力量。世间事从来都是刚柔互动的,能招致幸福和快乐的事业为善业,能招致不幸和痛苦的事业为恶业。一切事物都有前因后果。每一件事物既是前因之果,又是后果之因。佛教不相信宿命论,但信因果不虚。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皇帝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说,让李时珍当一个王府的私家医生委屈了,赶紧请到朝廷来做我的太医。进太医院是很多医生梦寐以求的,因为荣华富贵随处可得。
李时珍并不想要荣华富贵,最后却还是决定进太医院。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现在民间的很多书,都让他读破了。读书破万卷,李时珍何止读万卷书。
李时珍便想到,恐怕只有国家图书馆还有我没有读到的医籍。
所以李时珍进皇宫唯一的目的,就是冲着图书馆那堆书。可是皇帝却不这样认为。这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天天派人研究长命百岁的仙丹,很多道士医生为了投皇帝所好,都把一些壮阳兴奋的药,比如硫磺、仙茅、淫羊藿,融到丹药里头去,说白了就是帮助皇帝纵欲。
这样皇帝身体就日渐亏虚,老觉得精力不济,他就请李时珍看病。李时珍就跟皇帝讲,多欲伤身,寡欲延年的道理,但是这皇帝怎么听得进去呢。
图片
李时珍又说,心急火旺性淫之人,若过服壮阳药,有百害而无一益,甚至他还说借药纵欲,以速其死。结果这样科学的论点,非但不为皇帝接受,皇帝还是日复一日地吃他那些金丹 ,说白了就是春药加重金属。
李时珍又跟皇帝说,真正的修道要修内丹,不能借助这些外在的东西。
皇帝问,内丹是什么?
李时珍说,内丹就是精气神。
皇帝又问,那怎样修精气神?
李时珍又说,寡欲早睡少操心多运动。
这皇帝差点又晕过去了,说来说去,还是要我不自由,看来你也不是什么神医。
李时珍心中就很郁闷,像这样正知正见,皇帝居然听不进去,难怪历代的皇帝很少能够善终的,寿命也不长,病痛却很多。而且历代的名医大医,如果跟皇帝沾上边,也很少有好下场的,比如说扁鹊被太医嫉妒,而遭杀身之祸,华佗一心想治曹操的头痛,曹操却以为华佗要谋害他,也把华佗冤死在牢狱之中。
想到这里李时珍马上心惊胆战,俗话说福祸相倚,你这表面的头衔光环,看似灿烂无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暗箭就射过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说,而且民间也流传着医不沾官的传言,自己这条小命不要紧,百年光景迟早都会过去,可如果自己胸中的抱负得不到舒展,手中的《本草纲目》得不到编写完善,那千百年后该留下多大的遗憾。
所以李时珍又想起孙思邈为什么要躲在太白山写《千金要方》,多少皇帝要请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图片
陶弘景也躲在山中,写他的《本草集注》,他有宰相之才,皇帝请他出去,他也不去,后来人们还称他山中宰相。
最后这些人都能够尽终天年,得到善终,说明官场朝廷这地方不太好混,来这里见识一下就可以,如果想要长久待下去,估计不是成为子弹,就变为炮灰。
想到这里,李时珍马上做出决定,离开朝廷。
于是他写了份辞职书,回到家乡,由太医院金銮大殿荣华富贵的象征,走到最贫穷的竹篱茅舍里头去了。
这次阶段性的调整,华丽的转身,在很多人看来是在退,但他们不知道中国最高的智慧就是退让之道,以退为进,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退的是荣华富贵之梦,进的是千秋寿康大业,万载中医药发展。
李时珍决定一心写他的《本草纲目》。可大家都知道写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写医书。所以这一决定就是李时珍要走一条千古艰辛而又奇特的路子。
图片
首先李时珍他开始学画画,学画画干什么呢?这跟弘扬中医药有什么关系?原来你《本草纲目》里头,全部必须附上你手绘的插图。
俗话说千描万描,不如图片一瞧。你用文字说千道万,人家未必知道这种药草,可你如果一旦画出图来,看过后的人,很容易就记牢。
古代又没有数码相机,更不可能带一个会画画的人在身边,今天到山里头看到这味药就叫他画下来,还得自己亲力亲为,你只有把图片画好,才方便药书流传,也方便那些初学者拿着药书到山里头去对照,最起码不会出现太大的过错。
如果差之毫厘,你用药就会害人,所以药物学是非常严谨的,严到你不能出错。
如果李时珍生活在我们这时代,那他采药时就方便了,要到哪个地方直接空降下去就可以了,要最漂亮的药草,手机一拍,什么都出来。要是这样,估计李时珍可能就不会去写本草纲目了,而是会去寻求另一种弘扬中医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