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
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还有种说法名为“南毛北马”,确切的说应该是南茅北马,南茅是说中国南方大多都是茅山术,北马是指出马弟子,即人类认野仙作师,于供奉某种信物,出马时得到野仙的某些能力,或者是说请野仙上身(一说请神上身,又称“跳大神”。),一般是与下界沟通,询问问题。
电影《阴阳小子》讲述的便是南毛北马合力共同驱魔,维护世间和平的故事。
一代道士毛小方的传人毛之山的儿子毛小凤天生就有阴阳眼,一旦与女性有亲密接触便会触发眼疾,头痛不已。
他所处的学校下面暗藏着四灵法阵封印着煞妖,而他的英语老师便是北方马家的后人,联合南方毛家与北方马家的力量合力击败邪恶势力,维护世间和平!(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