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敌制决,靡有遗失(2 / 2)

图片

先后追杀

“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在曹操将吕布败亡于下邳城当中后,吕布的手下便先后归顺于曹操。因为赏识张辽的才能,曹操特意拜张辽为中郎将。

在公元198年,吕布的部下在用金子购买军马的时候,金子却全被刘备的军队抢走了。在和关羽交好的情况下,29岁的张辽依旧奉命出战,和高顺一同攻打刘备的军队。在刘备向曹操求救之后,张辽等人先是打败了前来救援的夏侯惇,接着又将刘备击溃。

在后来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爆发之后,张辽在官渡之战中,和关羽一同作为前锋,将敌军迅速击破。因为屡立战功,张辽迁为裨将军。除了作战勇猛之外,张辽的谋略技能也非常强。

图片

在张辽和夏侯渊一同将昌豨围困在东海郡的时候,面对粮草殆尽的情况,将士们都认为应当引军而还,但经过长期观察的张辽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张辽向夏侯渊表示,每当自己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总会两眼盯着自己,并且敌方“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这些征兆足以说明对方是希望能够和谈的。听了张辽的建议之后,夏侯渊同意了张辽的意见,最终,张辽等人兵不血刃就成功让昌豨投降。

在后来的孙吴和曹魏双方争夺合肥的合肥之战当中,公元215年,负责守合肥的张辽直接突袭了前来攻打的孙权,将孙权的人马打败之后,孙权只得慌忙撤退。

图片

当孙权本以为此战告一段落的时候,张辽却再次带兵突袭,使得孙权再次兵败。这场先后两次击败孙权的战争被称为逍遥津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当时的张辽已经46岁,只带了7千将士,而孙权的东吴却有着10万大军。

在双方实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张辽利用谋略策划,成功两次击败孙权吴军,使得吴军溃败,甚至于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张辽的这次战役成功“化解了合肥之围”,在此次战役之后,张辽的威名便震慑了整个江东地区,民间甚至有了“张辽止啼”的说法。

图片

小结:

“当敌制决,靡有遗失。”张辽虽然可能在武力值上,无法和众多名将悍将相比,但在谋略的运用之上,却是十分强悍的。作为曹操手下众多名将当中,唯一被评入武庙的将领,其能力是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的。

作为三国名将,张辽曾在26岁的时候追杀曹操,后来又在29岁的时候追杀刘备,46岁的时候两次大败孙权,追杀得孙权落荒而逃。因为功绩卓越,所以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接连升职。孙权甚至在张辽生病的时候还表示过,即使张辽生病了,其能力也不可阻挡,需要谨慎行事。

在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最后天下归为司马懿的晋,三国的战争几乎持续了百年,当时天下三分,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刘备曹操和东吴的孙权,孙策,他们各有各的优势,都想自立为王。曹操有着天然的优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他人不敢反抗他,并且实行了好多年的曹魏政权。虽然明面上是汉朝,天下实际上早已变了味道。其次就是匡扶汉室的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幌子去打天下,这个人非常的要面子,打个仗都得需要出师有名。

图片

当初为了出师有名,自己刚刚得到手的军师凤雏被人给射死,在三国时期流行的一句话,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得天下。当时的刘备可以说已经得到了他们两个人,可是为了他出师有名凤雏,甘愿赴死。虽然刘备非常的伤心,但是他如今出战已经可以名正言顺了。其实就是曹魏政权,曹操占领了都城,以后携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的他已经一人独大。他和当时的董卓做法根本就不一样,虽然曹操当时也想杀掉董卓取而代之。当然当时的董卓是他最讨厌的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曹操变成了另一个董卓。

如果董卓此时还活着,看着曹操的所作所为一定会高呼内行。随后就是东吴的孙策,这人比较逍遥自在,他靠着祖辈留下的家产,以东吴水军出名,并且赤壁易守难攻,对他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现在的孙策谁也不鸟,自己做东吴的小霸王,自己当老大。不管是匡扶汉室的刘备,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他谁都不想理会。只想一心做一个会吃等死的官二代。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战火还是烧到了他那里。本来是一个中立的势力,可是在乱世之中,哪有脚踏两条船的。

不过在三国之后天下,最终归于了司马懿家。这时候大家就不禁的想到,为什么曹操死后司马懿没有造反,司马懿硬生生熬死了,曹家的三代人到了七十岁的高龄才造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时三国能给司马懿做斗争的人已经差不多死光了,为什么司马懿还在害怕呢?其实司马懿并没有害怕,他只不过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当曹操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以后放了魏朝政权。那时候的司马懿家族顶多是一个名门望族。当时司马懿别说造反了,连看到曹操都后怕。每次见见曹操之后都会大笑,因为他见过曹操以后又多活了几天。

图片

由此可见,司马懿对曹操有很大的心理阴影,更何况当时的曹丕也知道司马懿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他非常清楚,此人一定会造反。当时曹操在临死之前也想除掉司马懿。当时的司马懿表现的极为乖巧,这才让曹操放下了杀心。当年因为诸葛亮说孟获脑有反骨,这导致孟获说反就反,如今曹操说,司马懿有虎狼之相。司马懿当然不可能会让曹操说错,在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相继死后。

此时的曹魏政权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到司马懿,并且三国之中的名将已经如数西归。此时三国之中能给司马懿扳手腕的人已经没有了。司马懿非常清楚,如果要是造反没有成功的话都会有灭族的危险。为了自己一族之人的安危,他只能硬生生熬死了所有能给他扳手腕的人。并且司马懿也得需要兵权,没有兵权的话,怎么可能去造反呢?此时的司马懿在曹丕去世以后,成为了当时魏明帝的三位重臣之一。此时的司马已经有了资格去控制魏明帝,并且从他的手中可以夺到兵权。

图片

如今司马也想效仿当时的曹操,他也想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顾命重臣的身份,挟持着魏明帝开始了叛乱之旅。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拿到了兵权他当然不可能把皇位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此时的魏明帝尚且年幼,虽然司马懿已经变成了古稀之年的老人,但是他手底下的精兵强将依旧能够发动政变。从总体上来说,司马懿没有提前造反的原因是他正在蓄力,他要铲除所有对他有威胁的人,而铲除的方式也比较特殊,就是用自己的寿命把他们磨慢慢的都磨死。最终他等到了机会,以七十岁的高龄发生了政变,一举统一了三国,并且建立了晋朝天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