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傲,败亡之道。多言,贻害无穷。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
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
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
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
图片
01
傲,败亡之道。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
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
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
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图片
02
多言,贻害无穷。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
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
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曾国藩认为,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
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
“戒多言”的本质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
图片
人有教养的十个特征
1. 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 谈吐
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 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 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5. 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6. 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7. 信守诺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8. 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9. 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10. 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左宗棠当上浙江巡抚后,年收入在4万两白银左右。
随着官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后来一个职位甚至为他累积了38万两白银。
面对祖辈700年未有的巨额财富,左宗棠反而充满了警惕。
因为他悟出人类社会有个平衡法则。
人在一个地方得到,老天必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让你失去,以实现总体平衡。
这种因果,有时是当代出现,有时会隔代循环。
他尤其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从小捧着金饭碗长大,本事没学一点,嗜好滋生一堆,每天坐吃山空,被人家觊觎你的财富,最后断绝子孙,成为家族悲剧。
在“蠢而多财”与“贤而寡财”两大选项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前者,而左宗棠果断选择后者。
左宗棠开始大肆捐款。
他的理由是:“蠢而多财”,必然导致“蠢而寡财”,选择“贤而寡财”,就总有一天会“贤而多财”。
晚年他写下一联,要求刻在湘阴左氏公祠门上,作为族训: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图片
02
卑贱时锋芒毕露
富贵时谨小慎微
没成功之前,应该锋芒毕露,一旦成功就要慎言慎行。
世间庸碌之辈,往往相反:
低贱时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一旦获取权势,便嚣张跋扈、恣意妄为。
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开去干,可以野蛮生长,很多人却选择了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