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相寄,静默相思(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王维有一首写相思的诗,感人至深,家喻户晓,几乎人人会背。

《相思》

唐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曲折婉转,意味深长,是不少人的爱情启蒙诗。

但你可知,这首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并非写给爱人,而是写给王维的好友,也是大唐第一乐师,李龟年。

说起李龟年,不少人会想起,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作为送给朋友的诗,其知名度不低于李白的《赠汪伦》。

《江南逢李龟年》

唐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位李龟年,究竟何许人也?他与王维、杜甫,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要从1000多年前的盛世长安说起。

图片

图片

01

天宝初年,暮春时节,百花凋零,唯有牡丹,独揽群芳。

此时的大唐还沉浸在盛世的梦幻中,香烟馥郁,箫鼓喧阗,灯火盈门,笙歌迭奏。

那天唐玄宗兴致正好,携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急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大笔一挥,即兴写下三首《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词已毕,歌者谁?正是乐圣,李龟年。

李龟年一曲引吭高歌,倾世之音,余音绕梁。

李白和李龟年,一人诗词惊艳浪漫,一人曲调婉转缠绵,两者结合,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歌舞升平的大唐盛景,达到极致。

图片

图片

02

李龟年出身官宦世家,名字取神龟长寿之意,是大唐王朝最声名显赫的音乐家,也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顶流。

李龟年有两个兄弟,李彭年善舞,李鹤年善歌,三人共同创作了《渭川曲》,深得玄宗喜爱。

而他本人,音乐造诣极高。除了会唱歌作曲,还会筚篥、羯鼓,是个精通声乐、乐器、作曲的音乐全才,被尊称为乐圣,可以与当时在诗坛号称仙圣的李杜齐名。

身居诗坛主流的大历十才子之首的李端,也曾作过一首《赠李龟年》——

《赠李龟年》

唐 · 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按理说,李龟年的职业是低贱的。卖唱这行仅仅略高于卖身,可恰巧他生在了一个重视诗歌文化的年代。

玄宗本身就是艺术界的奇才,遇到李龟年惺惺相惜,为他僭越了礼制,送了东都通远里一座大宅,规制甚至超过了公侯。

大唐风华,极尽绚烂,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的宅邸,为盛世演绎歌舞升平。

他的歌声,承载着盛唐的气象,他的演奏,凝聚着繁荣的缩影。

图片

图片

03

与他同时期的王维,不仅精通诗画,参禅悟理,也是个难得的音乐天才。

相传,有人发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能诗擅乐的王维,与李龟年是好友,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何况两人都是性情中人,而非沽名钓誉之徒。就算深受皇家重视,也没有迷失本心,一来二往,便成了知音好友。

李龟年擅长将唐诗谱曲歌唱,他对王维的诗则格外偏爱。

清平时期,两人饮酒作诗,以乐会友,徜徉在音乐和诗歌的殿堂,纵享诗意、繁华和太平。

无奈,渔阳的战鼓声扰乱了这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