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村子出钱,那就等于各家各户都有投钱到这个私塾里面,村里的人自然毫不犹豫的把孩子送来学习。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况且这便宜,还是他们自己出钱来办的。
如此一来,村民们不仅仅会把孩子送来读书,更是不管男孩女孩,都会送过来。毕竟,多送一个人来读书,就等于他们家多占一分便宜不是?
沈三良想到了这一层关系之后,敬佩的看向村长:“村长,由咱们村子来办这私塾,这主意好啊。”
别的村庄,就算有教书先生原来去教书,为什么一直没能让大家都读书识字呢?
不就是因为家里人舍不得那读书的银钱,觉得把那银钱花来买米粮,让他们能有更多的粮食填饱肚子,不比什么学字强吗?
邓建木也是想到了这一方面,所以才想的这个办法:“不过这就要委屈三良你,只能拿一个工钱。咱们村能给你的,肯定也不多。你,可愿意当这个教书先生?”
沈三良很心动,但是工钱还是要谈好的:“村长,那不知道我的工钱,是怎么算呢?”
邓建木也不亏待自己人:“我和长老们商议了一下。因为你只是童生,没有考上秀才。但是教育咱们村的孩子读书识字,已经足够。所以咱们村愿意出月银八两。你可愿意?”
沈三良在心里盘算了一下。
县里私塾的教书先生,月银有十五到二十两,不过他并非秀才,私塾是不会雇用他当先生的。他在私塾里做工,每个月的月银其实只有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