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夷拿出一卷《祥刑公案》递给他:“福建省的同安县,又一桩案子,是快要下衙时分,来了两个人,带了一只鹅。张三说鹅是贺寿礼品,是自家主人的。李四说他是放鹅人,这鹅是他的,结果县令把鹅判给了李四。你知道为什么吗?”</p>
齐宸晖看着案例一头雾水:“这案子怎么没写详细呢?因为什么断案?若是丢了钱袋子,对数目就可以了,若是丢了其它物事都好找证据,鹅又不会说话,长得又都一样,怎么断?”</p>
“自有法子,你说为何便可。”丁伯夷看眼沉思的秦思远,又问:“这个问题思远表哥想了半月余了,齐兄若是现在想不起来可以回头走访一下自己庄子上的农户想一想。”</p>
齐宸晖恼了:“我们是在谈论学问,你作何问这种乱七八糟的问题?与科举无益,与治国无益。”</p>
丁伯夷摇头,认真道:“齐兄错了。这虽与科举无益,却与治国有益。我们考科举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做官,何为做官?那便是为民做主。自地方县令做起,知民间疾苦,为百姓谋福祉。”</p>
“那也是要劝课农桑,哪里断这养鹅的小案子?”齐宸晖着实答不出来,又气又恼。</p>
齐宸星跟丁皎皎站在门外,也是一脸困惑地问丁皎皎:“这案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为何要还会写成书?”</p>
丁皎皎拎着丁緼宜让他竖着耳朵听好了,对齐宸星道:“特别之处在于人的思维方式。县令判案根据了一点,就是鹅一晚上拉的屎。放鹅人跟贺寿礼品送的鹅吃的东西自然不一样,两厢供词对照便知这鹅是谁这是其一。”</p>
“其二,你来说。”丁皎皎松开丁緼宜的耳朵把他拉到跟前。</p>
丁緼宜揉着耳朵不耐烦道:“其二就是考看这件案例人的逻辑思维。他们过来的时候都是傍晚了,那县令为何要过一.夜才判案也说的清楚了。书中的东西,但凡是文字,都有出处跟意义,看的时候还是要上心才是。这也是这个案子写成书的目的之一。”</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