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几天,孙权每天都在紧张地观察着东边海上的情况,陆逊也每天都让人用快马送来消息,总算让孙权稍稍安心。
敌人的几艘大船并没有明显的进攻迹象,
他们应该只是来炫耀武力,挂出了大汉的旗号,以及交趾太守陈、日南太守士。
见了这两面大旗,陆逊差点笑出声来。
好啊,我还以为是汉军大举打过来了,原来是士徽坐不住了,要给刘备表忠。
陆逊以前在郁林当太守的时候就很鄙视士徽的为人,见是他领军自然不惧。
只是面对汉军奇怪的海船,谨慎的陆逊还是没有主动出击。
汉军奇奇怪怪的装备层出不穷,他们海船的模样与吴军大不相同,前后还装备了奇怪的武器,尽管陆逊的水军占据绝对优势,还是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
虽然来袭的敌人籍籍无名,但孙权还是认为不能大意,之前建业刚刚遭受了一轮烽火,如果再遭到破坏,他的基本盘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他难得给陆逊提供了大量的支援,
大量的东吴水军开始向长江口集结。
而且考虑到汉军一贯擅长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孙权也开始加强鄱阳湖的防衞,小心汉军从鄱阳湖杀出截断长江水道。
万事俱备,江北的吴军也汇报说魏军没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夏口那边也一切如常,
孙权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安稳地坐回榻上。
现在四周都如铁桶一般,只要不内乱,谁也不可能迅速杀到我的面前。
我看谁能阻止我克成大统。
父亲,大哥,你们谁都不曾接近天命,
而我做到了。
刘备跟曹叡分出胜负之后,他这一把年纪也快走到尽头了。
我只要守住江东一隅,等待天下有变将来我说不定有机会图谋天下。
成为天下真正的主人。
想到这,孙权的心中又多了几分激昂。
……
这几日建业城中的祥瑞不少,
愚民听闻黄龙出钟山,白虎现江边,都是颇为惊异,感觉要有大事发生。
吴国丞相顾雍、刘基等人纷纷上表,说天命有变,虎踞龙盘之地当出圣主,
孙权虚心地问圣主是谁,如果真有此人,自己愿意奉他为帝王。
顾雍立刻表示,他们马上就去派人寻找,很快就会有结果。
整个过程都有条不紊,唯一让孙权遗憾的是,劝进的队伍中少了许多本应出现为自己作证的身影。
诸葛瑾自上次之后便将自己关在家中不肯外出,孙权多次上门致歉,诸葛瑾还是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孙权对江北众将的背叛。
少了诸葛瑾这样的大儒作证,整个劝进的过程多少有些荒谬和急躁,甚至有点赶鸭子上架的趋势。
这让年幼的吴国太子孙登尬得满脸涨红——
虽然知道这是必要的程序,可真的经历这场闹剧还是觉得太特么搞了。
大家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所谓寻找圣人最后也肯定会落在父亲的身上,到时候父亲再恍然大悟,惊呼不可,群臣再三推让,好不容易接受安排。
现在孙权的玺绶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到时候找几个大儒出来鉴定一下,把玺绶吹成伏羲用过的东西就能万事大吉。
14岁的孙登小脸通红,尬地脚趾头不断的收紧,在心裏默默叹息。
哎……
父亲一直认为自己是天命的主人,可孙登却不这么想。
他能感觉到,大汉的攻势已经势不可挡,这天下早晚要回到大汉的怀抱。
现在称帝……
只怕日后要引起大汉的反噬,造成非常恐怖的结局,
不过既然是父亲的抉择,身为人子,他也不好拒绝。
他能做的,只有多多读书增长见识,跟随师父程秉,以及张休、顾谭、陈表这样的文武之士好好学习,剩下的也只能看天命了。
但愿,天命真的能站在我们这边。
“太子休要忧虑,现在天下未定,吴王克成大统,也能振奋江东军民士气,他日与大汉征战天下,胜负还是两说。”
顾雍之子顾谭少年老成,是着名的神童,天生精通心算之法,审阅账本时任何谬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孙登一直非常佩服顾谭的才学,每每向顾谭请教,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常常一起游学、射猎,孙登将其引为股肱之臣。
他已经看出了孙登心中的不快,知道这个饱读圣贤书的少年人不喜欢这种虚假的客套。
可身为吴国的太子,这些都是在所难免之事,就算孙登不喜欢,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身为太子的侍读,顾谭要做的就是小心规劝,让太子尽可能接受这个事实,以后能成为一个明君。
“太子今天心情不好,不如由我叫上文奥、叔嗣一起陪太子游猎?”
孙登苦笑道:
“现在国事紧张,岂能游猎?
倒是……倒是现在建业城中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若是子默愿意,不如随我一道在城中巡访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