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其他士兵还以为自己的同伴是不慎摔倒,走在旁边的一个还伸手准备去拉一把。就在这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树林中的平静,让这些士兵无比震惊的是,他们走在前面的那个同伴竟被生生爆头,红的白的溅撒一地,身躯更是夸张地向后倒去——这家伙即便是九命猫,也铁定活不成了!
二十步开外的灌木丛中,一团白烟袅袅升起。
在这些士兵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之前,“砰”的又一声枪响,走在最后面的士兵浑身一颤,人倒了,枪也掉在地上。
这些,士兵们终于慌乱地开枪了,而最先倒下的那个家伙看清自己脚上的兽夹后,也大声喊了起来:
“torapu!torapu!”(陷阱)
砰砰嘭嘭的枪声让这片昏暗的树林好不热闹,不一会儿,哒哒哒的机枪声也加入进来,有白烟升起的两处灌木丛自然成为众多子弹关照的目标,然而袭击者似乎早就转移了!
砰!
另一个方向的灌木丛中腾起一团白烟,这次射出的是铁砂而不是铁丸,虽然不能达到一枪致命的效果,但打击面覆盖了三个站位相对靠近的士兵,其中一个下意识的捂住自己的脸,另外两个脸上、身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血痕。
“bakayarou!”(混蛋)
吼叫声来自于那个拿驳壳枪的家伙,他个子不高,长着一张薯仔般不规则的圆脸,下巴上还留着个性化的胡须。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倒下,他虽然陷入了暴怒状态,可无奈这么几番折腾下来连对方的面都看不到。
“kyokuchibogyo!”(就地防御)
“驳壳枪”终于发出了新的号令,剩下还能行走的士兵便就近以树木为依托,就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一个倒霉蛋踩到了捕兽夹,那专门用来对付大型野兽的夹子顿时让他失去了行动能力!
砰!
又一团铁砂飞射而来,在树干和地面上激起无数碎屑,轻机枪手这次反应迅速,“哒哒哒”,一串子弹旋即扫了过去,削断了好些灌木枝条。一匣子弹打光,机枪声才停住,树林中也突然安静下来。
侧耳倾听,除了溪水潺潺的流动着,再无其他声音。
※※※
兵器小常识: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该枪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
就在日本列装“歪把子”的2年后,也即是1924年,奉军的东三省兵工厂就开始仿制,称做辽造13年式轻机枪,1928年正式投产后定名为辽造17年式轻机枪。由于“歪把子”的供弹可靠性差,兵工厂生产时改为30发的弹匣,与11式相比性能大幅度提升,弹匣供弹解决了歪把子机枪子弹容易卡壳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