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再次微服出巡(下)(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雷地豫;初六:鸣豫,凶。

————————————————————————

在百姓们的交谈中,张煌总结出来了不少东西……

首先百姓们对他这位君主还是感觉认可的,虽然说国内执政方面还有这样那样很多让他们感到不足之处,不过百姓们大都愿意给他时间,让他可以慢慢去做,这就说明百姓对他对国家感觉还是有信心的,换句话说人民的“忠诚度”相当的高。

其次第二点,张煌感觉自己国内的政治气氛堪称宽松,百姓们基本上都可以全无顾忌的当街讨论时政而不用担心打击报复,对于这一点张煌相当满意,正所谓“防民口甚于防川”,他从来不认为“愚民政策”、“高压政策”会是一个可以帮助安定团结的好东西,那样的气氛只能安定团结出恨来。

通过书生们的对话就能知道,“举荐令”似乎已经算是深入人心了,“察举制”虽然不如“科举制”那么有名,但实际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它一直存在,即使在科举制最为盛行的时候,察举制同样作为一种辅助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始终存在,无论在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人们都会隐约看到它的若隐若现的身影。

另一方面来说,张煌感觉到百姓们对朝廷的构成,准确的说是朝中官员问题还是有着意见,对朝廷的某些措施、做法也有意见,这里面是有他粗疏的地方,也有他之前就预见问题,但是也有些是要对百姓在进行宣传教育的问题。

说到教育,“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方面,虽然说张煌对此早就已经有所预料,并且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还要复杂!

张煌还看到了,连续的军事上取得的成绩,已经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也让臻国拥有了相当的声望,入境流民的增多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在此同时张煌也感觉到臻国百姓的厌战情绪已经出现了苗头,城门守卫们的对话是最好的体现,他们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而战,也不知道这样的战斗到底有什么意义——或者可以这样去形容,打赢了,大伙很高兴;为啥会赢,赢了能干啥……没人知道!

有得有失,对于自己这样的收获张煌当然会感到满意,至少下一步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去解决今天总结到的东西——当然了,那些手头面临的重要的事情也不能忽略掉……

………我………是………分………割………线………

正当张煌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一记录下来,准备拿回去研究一下的时候,忽然前面人潮爆发出来了一阵闹闹哄哄的喧哗,张煌不由好奇的抬头看去,却看到不少人嘻嘻哈哈的向着同一个方向跑去,那场面就好像赶集一样。

张煌见状不由微微一愣,顺手扯住身边一个闲汉随口问道:“兄弟?这是咋了?为啥这么热闹啊!”

那闲汉闻言马上笑嘻嘻的说道:“嘿嘿~~这是县太爷要开堂审案子了,大伙都是去凑热闹的!”

“县太爷要审案子?”张煌闻言不觉微微有些感觉意外,看看那蜂拥的人潮,再看看此时近乎已经空无一人的大街,臻平公实在很是叹服于国人这种看热闹的天性,不过叹服之余他心里面也微微升起了一丝好奇。

话说,自从进入了《皇帝》之后,他好像也从来没见过县官开堂是什么样子呢……上朝倒是见的次数多了不稀奇。

“好吧~~干脆我也过去看看……就当是……就当是考察一下这些底层官员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呗!”很容易的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凑热闹的借口,张煌一摇三摆的向着东国县衙走去。

俗话说“前生作恶,今生附廓;恶贯满盈,附廓省城”,知县本来乃是一县之长,威风凛凛的“百里侯”,可是做了府城县令,与知府大人同处一城,不要说府台大人,便是推官、学政、师爷这些家伙,县令也要小心伺候,“百里侯”威风大打折扣。至于附廓省城,那更好理解,就是省城县令啊,一省省会之中比他县令老人家官大的多了去了,在省城做县令,那不叫当官,叫当孙子……这对当官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

那么在京城做县令呢?嗯~~好吧……正常情况下京城是不可能存在“县令”的,顶多有个“京兆伊”和“九门提督”,实权也还是有些的,也不至于被人欺负得太惨!

可是谁叫臻国小呢?不但国家小,国土面积也不大——一共就两个县的疆域,你让张煌在煞有其事的设上一个京兆尹?!那他还不够自己丢人的呢!

这样一来东国县的这位县太爷可就倒霉了,还“百里侯”?国都的县令啊!放眼京城,怕是除了自己的师爷、主簿、县丞、典使之外,就没一个能比他职务更小的官,偏偏他还要负责东国县城的日常事务,这日子就连张煌想想都替他觉得难熬。

——所以说,虽然还没见到这位县令铁和,张煌已经替他报以了无限的同情……

一路推推搡搡的,终于到了县衙,让张煌有些意外的是,不知道是他真的身居“王八之气”呢,还是说他真的运气超好,虽然是将近最后才来到县衙,可是糊里糊涂的他就给挤到了最前,就站在县衙大门口的石阶上,只要再迈一步就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