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百日维新?(下)(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玩家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利益所在!】

——这次系统公告的是“大型历史事件——《共赴国难》正式启动”,而不是“大型历史任务——《共赴国难》正式启动”,这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差别,但是其中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所谓“任务”,不管有多少种结局,有多少种流程甚至有多少种开放式的结果,但是终归是策划们设计好的过程,玩家要做的其实就是“解密”,一种和策划的智力比拼,赢了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输了则就是四大皆空的结果!

但是“事件”就完全不同了,事件只是策划告诉你现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要怎么做完全是你们玩家的事情了,你们打算救维新派可以闯天牢劫狱;你们也可以乘机将别的玩家的一些情报出卖给当权派以便于拉近彼此的关系;甚至你们可以考虑自己是不是乘机挑起满清内乱好好地去捞上一把——从维新派被抓之后居然安排要关押三个月在处斩就能看出守旧派其实是也不是铁板一块,照样有着派系斗争,当然了这很明显是策划们为了玩家的行动而作的设定,但是表现方式就是当权派出现内斗以拖延时间——总而言之,玩家们是想拉一派打一派还是一股脑的大锅炒或者就是打算买些瓜子看大戏……这些都无所谓,反正策划们做的就是给你们这么一件事情,至于说之后该怎么做,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想法了!

至于说玩家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了,每一个玩家都是打算为了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嘛……只不过这个所谓的“利益”在每个人眼中的想法都是不同的,这需要人们衡量自身的实力、需求乃至于性格喜好而做出判断,并且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也绝对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别人是怎么样想的张煌不知道,不过张煌自己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张煌现在想要的就是人才!人才!他现在想要人才都想得发疯了!!

不过这人才也有几种说法,放在面前至少张煌他已经知道卷入此事的历史人物就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这么一大票,张煌的目光当然也是顶、盯在他们身上!

嗯~~不不~~不过不是康有为!

虽然说在“戊戌变法”中最知名的可能就是康有为这个实质上的智囊,但是在张煌眼里这家伙基本上就是一个渣,还是那种没有任何用处的渣,除了能说是一个只懂得无物的酸儒之外,这个号称“维新志士”的康圣人也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了!

“公车上书”,可以说是百日维新的前奏,也是康有为走向辉煌的启示,在和谐历史上对这个事件的评价相当之高,号称“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可是事实上,这样声势好大的行动,居然只是一个……骗局而已!!或者这样说有些过分,但是至少在和谐历史上所记载的“公车上书”,实际上是不真实的!

【……甲午战败后,朝廷又命令大学士李鸿章到日本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4月15日,电到北京。我先得到了消息,立刻命令梁启超鼓动各省来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并先鼓动广东的举人,上折拒绝和议。湖南的举人响应了我们的号召,于是,4月22日,广东和湖南同递,广东有八十多人,湖南则是全省的举人联名。随后,我和梁启超分托朝士,进行鼓动,各省举人莫不发愤,连日并递,章满察院,衣冠塞途……】

这是康有为自传中所描写的“公车上书”,如果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的历史只写到这里,那么它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只可惜康圣人的“公车上书”并不是只写到这里为止!

【……当时我认为士气可用,便联合十八省举人,在松筠庵召开会议,来开会的足有一千二百多人。花了一个白天两个晚上的时间草就万言书,共有请朝廷拒和、迁都、变法三个方面,由梁启超、麦孟华缮写,遍传北京城。举人们看了我写的万言书士气大振,上书的队伍在都察院前排了足有一里左右,于5月2日到都察院投递。但都察院以既已批准《马关条约》并在条约上盖了玉玺,事情再也无法挽回,因此拒绝收下……】

在这段和谐历史所记载的“公车上书”事件中,康圣人是个伟大的改革者,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道德楷模,伟大的旗帜……

但是很可惜,就算是徐勤——康有为的弟子,他的一生就是永远追随康有为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他在《南海先生四上书记》所附的《杂记》中,也不敢写出这样公车上书的历史!!

————————————————————————

……康有为先生于是集合十八省举人一千三百人,在松筠庵集会,拟上一公呈,请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认为不迁都便不能拒和,不变法便无以立国。文章写定,初步决定5月4日递上都察院。朝廷执政主和的大臣恐怕人心汹汹,将会阻挠和局,于是秘密地派遣了一些特务进入松筠庵,迷惑消解众人的志气,又到处张贴匿名的帖子,阻止举人联衔上书。这样还不够,他们还害怕举人上书的事情被皇上知道,对自己不利,遂于5月2日在和议条约上盖了玉玺!

结果……聚会的举人们认为,事情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再说也没有用了,于是纷纷散去……这件事情就这样罢了。

————————————————————————

很有趣的一段记载,不过在这段记载中,康有为的确写了“书”,举人们也的确开了会,但“书”却未上,康圣人的领袖旗帜改革者自然也就多了那一点点水份!!